第七百九十二章 張儁乂何德何能(第1/2頁)
章節報錯
張郃定下防守為主的調子,其餘裨將自問沒能力挑戰黃忠、趙雲,只能任由城下的敵軍叫罵。
天色漸漸暗淡,黃忠、趙雲見張郃果不接招,引馬返回剛搭建的渭南大營。
“張郃這廝怎如此膽小?陳倉有我們三倍守軍,居然連還嘴都不還,那陳倉周邊深溝高壘,看來只能等大王的主力了,也不知道正面發起攻擊,多久才能拔掉此堅城。”黃忠本想速勝,但張郃根本不給他機會,就像一拳打到了棉花上。
趙雲皺眉分析:“如果要奪取關中地區,陳倉這座要塞必須拿下,這樣才能保證糧道通暢,也能阻隔魏國渭水的漕運,切斷曹真隴右駐軍的水上補給線,最後即便不能拿下長安,也有機會配合翼德佔據隴右,到時候讓鄧士載在隴上屯田,戰線就能整體向北移,最後控制雍涼就是時間問題。”
“子龍分析得雖然不差,但老夫卻希望不要遷延日月,魏國現在同時在淮南、南陽等地被孫權與關將軍牽制,以後這種機會可能再也沒有了,最好能像丞相他們推演的那樣,把曹真雍涼的主力困在隴右,咱們則用時間差一戰而定關中,然後關門打狗慢慢收拾隴右曹軍。”黃忠心說你倒還年輕,咱老黃這個歲數還能熬多久?真的好希望看到大王三興漢室。
“我剛才分析的,也是諸葛丞相推演的最壞結果,能不能一戰而定關中,就看法軍師、龐軍師的本領了,強攻陳倉、長安兩座堅城實在困難,當年周瑜圍困襄陽一年都不能破.”
趙雲根本沒想過很快能拿下長安,即便是眼前的陳倉都覺得頭大,首先是張郃這個人穩得太過分,其次是陳倉的守軍實在太多,最後是陳倉北依渭水南靠高山,除了東西兩側有較大的攻擊面,南北兩端則受地形限制。
黃忠比趙雲要樂觀,他著望著星星稀少的夜空,自言自語說道:“有法軍師同路沒什麼可擔憂的,別忘了定軍山就是他獻計破局,區區張郃不足為懼。”
“但願如此。”趙雲點點頭。
黃忠、趙雲到後數次搦戰,張郃嚴令守軍‘罵不還口’,即便後來趙雲帶小隊兵馬繞行查勘,陳倉的守軍仍舊不為所動。
張郃心說只用熬到對方糧盡退兵就好,何必冒著風險出城廝殺?陳倉現在人多城堅,守城戰那還不輕輕鬆鬆?
兩日後張南護送部分攻城器械抵達,陳倉守將這才知道黃忠、趙雲並不是牽制,他們似乎真的要攻打城池。
“儁乂將軍,劉備的人不停往陳倉集結,說不定真的想對關中動手,您即便不向夏侯駙馬求援,也應該寫信送往洛陽,把這裡的情況向陛下彙報”王生冒著捱罵的風險提出建議。
張郃皺眉回答:“數日前,陛下的諭令已經傳到長安,大司馬(曹仁)在淮南與孫權激戰,徵南大將軍(曹休)已帶兵南下抵禦關羽,目前國內兩線的兵力都比較吃緊,讓雍涼各城守將不可輕舉妄動,一切聽候上軍大將軍(曹真)排程,你讓本將為了城下萬餘兵馬驚動陛下,合適嗎?”
王生頓時語塞,他沒想到荊北、淮南打這麼熱鬧,喃喃自語道:“荊北、雍涼同時開戰,劉備哪有這麼多兵卒?特別是往雍涼地區運糧,路上不知道要損耗多少去,益州這幾年也是戰亂不斷,他們哪裡來的糧食?其中會不會有什麼陰謀?”
張郃白了王生一眼,輕聲揶揄:“你什麼時候成了雍涼都督,再來考慮那些問題不算遲,此事我會再派人向子丹將軍彙報,伱要多派斥候去西邊哨探,黃忠、趙雲若有異動及時來報。”
“唯。”王生抱拳。
十二月初七,劉備主力抵達陳倉城下,存放在河池的攻城器械,被後軍全部帶到戰場,並且圍了東西南三門,就在當天發動了猛烈攻勢。
在劉備軍抵達陳倉之前,張郃派去渭水北岸的斥候,就發現了益州兵馬的行蹤,他們把訊息傳回陳倉後,連張郃在內的所有守將都震驚了。
如果斥候描述的不假,那陳倉所要面臨的將會是益州主力,難怪以黃忠、趙雲這樣的名將為先鋒。
張郃心說我何德何能?雍涼的統帥不是曹真麼?劉備你盯著我不放作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