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在胡恪處找到答案,心情大好回答朝堂。

群臣仍在為柴桑調兵爭論不休,但淮泗派與江東士族也有共識,他們一致認為得孫權駕臨濡須,畢竟魏王曹丕都已親至,周泰、徐盛根本不夠格去對位。

孫權乾坤獨斷下令從柴桑抽兵,並著顧雍等人準備作戰錢糧,著軍師張昭兩日後隨軍出征。

孫權語氣之強硬前所未有,讓江東士族都沒機會推諉,孫權又拜年輕的張溫為議郎,有意讓其隨軍積攢軍功。

議郎為光祿勳所屬郎官之一,掌顧問應對、無常事,漢秩比六百石,通俗來講就是顧問,沒有規定人員多寡。

雖然顧問俸祿不高,也不是什麼實權職位,但常常可以陪伴君主左右,非親近信任之人不能當之。

張溫出身吳郡大族,是留侯張良的後代,他少修節操、容貌奇偉,由於家族的悉心培養,在江東名望卓著。

散值後,張溫懷揣疑惑走出殿門,豈料顧雍就在一旁等候。

“顧公。”張溫拱手行禮。

顧雍輕輕點頭,問:“惠恕直接回家麼?”

“很快就要隨軍,小侄得回去收拾行囊。”張溫禮貌地回答,顧雍與他父親張允同輩,所以說話很客氣。

“主公拜惠恕為議郎,看來今後要有所建樹,隨軍期間記得多諫言,咱們出身本地計程車子,被主公看中的可不多...”顧雍囑咐。

張溫尷尬一笑:“小侄也覺得奇怪...”

“可能主公想起贖俘之事,你們張家可是出力不少,所以想帶你攢些軍功做補償。”顧雍分析道。

張溫搖頭苦笑:“其實我對軍功沒什麼追求...”

“顧、陸、朱三家都有人掌軍,你們吳郡張氏不應例外,待陸伯言成為大都督後,咱們的話語權就更大了,到時候要不要奪荊州、打合肥,就不是淮泗將領們做主了。”顧雍自傲地說。

“呃...小侄不太懂...”張溫搖搖頭。

顧雍拍著他肩膀鼓勵:“好好幹,多建言獻策就對了,咱們都出身名門,別辱沒了祖上就行。”

“嗯。”張溫點頭回應,心說這件事會不會跟妹夫有關?他做生意倒是一把好手,得提醒他少摻和政治,商人問政可沒多少好下場。

幾日後,孫權帶著江東文武抵達濡須塢。

曹丕督率曹仁、臧霸等,水路大軍十萬過了合肥,正浩浩蕩蕩往廬江方向開進。

江東在淮南的駐軍僅兩萬餘,全部收攏在濡須塢擺開防守架勢,巨大的壓力籠罩在江東將士頭頂。

淮南土地肥沃、利於灌溉,孫曹兩家在相互拉扯期間,仍然沒放棄在前線屯田種稻,皖縣、居巢、臨湖、襄安等地各有部曲在軍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