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呂蒙回軍陸口見孫權,稟告與關羽在洞庭湖的盟約。

此時孫權派去建昌的人未歸,但已經確定程普被擊敗,淩統、黃蓋皆戰死。

在鐵一般的事實面前,孫權黯然回軍江東,雖然現在與劉備重新締盟,但兩家的隔閡永遠不能消除,所以不但要防備曹操,也要防備來自荊州的關羽。

孫權離開時留下一萬精兵,任命大都督魯肅為江夏太守。

戰船回程路過江夏補給,孫權下船在臨江亭中休息。

望著浩瀚長江,孫權感到人生渺小。

世事真如周郎的《長河吟》那般,長江滾滾向東奔流不息,自己胸中的壯志被濤聲掩蓋。

孫權路上心情不好,大小將領皆不願近前,唯有呂蒙厚顏陪在身邊。

“哎,此番損兵折將返回建業,也不知那幫老臣會如何看.”孫權嘆息。

呂蒙拱手說道:“主公在長江指揮若定,輕鬆奪取荊州重鎮江夏,怎麼能說損兵折將呢?至於程公在長沙戰敗與您無關,大可不必放在心上…”

孫權仍是擔憂:“可到底是我下的令,也不知子衡、子旗怎樣了…”

“呃,此事乃呂蒙獻計,可以再降級平眾怒,與主公沒有關係”呂蒙深諳孫權性格,心說幫主公背黑鍋,那也不是外人能做的,這就叫做以退為進。

孫權輕輕搖頭:“程公在江東威望甚高,此番戰敗我罰你不罰他,豈不讓人說我賞罰不明?”

呂蒙虛眼拈鬚,低頭沉思的時候,降將傅士仁硬著頭皮來臨江亭見孫權。。

背主小人很不受待見,特別傅士仁還承認毒殺‘周瑜’,雖然說他獻城有功,但在軍中受盡冷眼,連孫權也不怎麼喜歡。

孫權揚起下巴,翹著頭疑惑地望著傅士仁:“汝來此何干?”

“主公,末將這幾日染了風寒,正好家小還在江夏城中,我想留在江夏輔佐大都督.傅士仁躬身下拜,那姿態恭敬得如同僕人。

傅士仁原本以為獻了江夏,江東兵馬能夠趁勢奪取荊州,沒想到在長江對峙了二十天,最後卻得了個程普戰敗的訊息,這大大出乎了他的預料。

傅士仁根本不想跟孫權回去,畢竟周瑜已經被自己‘毒殺’,他仍有不少親朋舊友,自己去了江東可能會離奇死亡。

孫權對傅士仁的心思一清二楚,於是笑著安慰:“傅將軍先堅持堅持,區區風寒難不倒江東名醫,汝獻城有功江東豈會薄待?現在戰船補給需要些時間,你正好去把家眷接出城,建業城池堅固比江夏安全。”

“呃我…我還能夠堅持,就不耽擱大軍出發,家眷還是以後再來搬取,末將先行告退.傅士仁站起身衝孫權、呂蒙接連行禮,然後狼狽地‘逃出臨江亭。

呂蒙望著傅士仁的背影問:“主公既然不喜歡傅士仁,為何不將他留在江夏或找機會除掉?”

“此人對劉備、關羽不忠,留在江夏恐對子敬不利,之所以不殺此人原因有二,其一若我冒然殺降,將來何人還敢降江東?其二將他放在建業,可以吸收士族百姓不滿的情緒,讓他們有地方宣洩。”

孫權冷笑。

“妙哉,此為移花接木之計也。”呂蒙發自內心的恭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