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子,莊上種粟米、麥子的百姓還多嗎?”藍田突然問。

李揚回答:“新野遷來的都是北方人,相對於本地的主食米飯,大家還是喜歡粟麥做的窩窩頭、饅頭,現在莊上有三成百姓還在種。”

“我教的粟米、小麥種植方法傳下去了嗎?”藍田又問。

“您教的都是生存技能,我們必須要世代相傳,其實經過少莊主的改良,現在種植的粟、麥,不但產量高還抗病蟲害,比水稻還省時省力呢。”李揚笑著說。

藍田點點頭,“現在莊上百姓生活安定,我想遷走些會種粟米的青壯去屯田,不知你這邊好不好辦?”

李揚先生一怔,然後拍著胸口說:“現在新鄧莊的豐足生活都是少莊主給的,大家都恨不得追隨到泉陵去,您就直接說要多少人吧?我下午回去動員,明天就能跟您上路。”

藍田搖頭解釋:“不必著急,我也不是要馬上遷人,可能還要一兩年的時間,但這些人不是跟我去泉陵,而是送到益州去屯田。”

“益州?”李揚滿臉不解。

藍田的眼神變得堅毅而深邃,“準確來說是益州廣漢郡,主公現在所在的葭萌關、劍閣、梓潼附近屯田種糧,那邊地形跟臨武很相似,只是少稻田而多土地,比較適合種植粟、麥。”

李揚恍然大悟,難怪藍田要會種粟、麥的青壯。

“聽聞劉將軍入川幫宗親討伐張魯,那劉益州連軍糧也不肯供給嗎?”李揚十分疑惑。

藍田微微搖頭,“糧草乃是軍隊之根本,是生死存亡之保障,豈能將生死交與外人?況且從成都運糧到葭萌關消耗甚巨,最好還是在當地屯田種糧。”

李揚似懂非懂,“俺雖然不懂軍事戰爭,但唯少莊主之命是從,具體需要多少屯田人?不行俺親自帶莊客入蜀。”

藍田見李揚一片至誠,感動地說道:“新鄧莊現在是萬戶大村,你這個莊主豈能輕易離去?你還是鄧老的入贅之婿...”

“這有何妨?俺已經有三兒兩女,其中兩個兒子姓鄧,一個兒子跟俺姓李,少莊主不用擔心我。”李揚自豪地說。

藍田心說好傢伙,看來農家夜裡的確沒多少娛樂活動,那老鄧公還是很開明,都讓你自己開枝散葉。

其實李揚沾了藍田的光,鄧艾拜師之後愈發精進,將來必定可以光耀鄧氏門楣,所以老鄧公就投桃報李。

藍田隨後微笑道:“益州還是遠了些,你把機會讓給年輕人吧,本來可以在泉陵學堂選人,但我最信任的還是你,到時候準備五百至一千人就行。”

“唯。”李揚聽到最信任三個字,差點沒有掉出眼淚。

藍田見李揚有些動情,遂拍打著後背說:“我也不讓他們白白遷徙,只要在當地好好屯田種糧,可以給他們任村長、莊主甚至鄉官。”

成年人的世界利益才是王道,光憑感情總有一天會消失殆盡。

李揚聽後笑呵呵地說:“有了少莊主的種植技術,再帶些改良的增產種子過去,他們要是混不成莊主都算無能,外地不少人來咱們這裡找女婿...”

藍田心說這都名聲在外了?他看著不遠處觀賽的許安,笑著補充道:“許縣令是個務實的好官,我會建議主公把他調過去,到時候也可以照應一下,聽說益州的姑娘還挺漂亮...”

“少莊主想得太周到了,我估計會有很多人願意入蜀。”李揚笑道。

藍田微微頷首:“這件事先保密,到時候我會提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