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娘娘洞之所以又叫娘娘樓,有一段蕩氣迴腸的故事。這要從東掌縣以及抬轎嶺鄉的命名來源說起。

東掌縣名字的來源,是跟這裡的龍嶺有關,這條龍嶺長達一百里,寬約三十里,屬於太行山系的小山。

龍嶺向兩邊自然伸出來兩個龍掌,這個縣位於龍掌東邊,當然就是東掌縣了。那你說,西邊的就是西掌縣了,很對,但西掌縣屬於耿倗省,暫且不提。

商朝帝王之所以定都朝歌,就是因為朝歌城西靠太行山,北東兩面被淇水環抱,南面又有蒼水,這是朝歌的小風水。淇水再往東,更有黃河繞行向東北而去,萬里黃河配以數千裡太行山,相得益彰,是朝歌的大風水。

當然啦,北宋晚期黃河改道,從山東入海,距離商朝定都朝歌,已經過去兩年年之久,另當別論。

因此,這裡的龍嶺實際上就是朝歌風水的核心地帶。東掌縣幾千年來,出了無數文臣武將,罕見有誰倒黴遭災的。

東掌縣的抬轎嶺又是怎麼回事呢?這就跟殷紂王有關了。

朝歌人世代相傳,殷紂王派兵攻打的東夷,是指東海之外億萬裡的東夷,意圖統一寰球,成就寰宇大同。因為東征將軍必是國朝頂級上將,東征軍兵必是中華俊傑,三十萬東征海軍,代表了整個商朝頂級上將和全國俊傑。

殷紂王相信必能實現環球統一,也就自在逍遙,靜候佳音。但是,他哥哥微子(周朝封之為宋國公,宋姓始祖)抓到了機會,洩密於周國,意圖讓周國襄助自己登龍位,姑父周文王和表弟伯邑考、姬發表示大力支援。

微子以為得計,不料姬發觀兵孟津時,還邀請自己參加,意在讓他登龍位。在之後,周國聯合八百諸侯攻打紂王,卻意趣大變,姬發必欲滅掉商朝而後快。紂王站在鹿臺上大罵微子叛國,微子目瞪口呆。

殷紂王急忙帶領宮中妃嬪和兒女向東掌縣撤離。微子雖然羞慚無地,遠遠躲開,紂王撤離的半道上,微子早先安排在紂王身邊的內應卻犯上作亂,把殷紂王的隊伍衝散。

十四歲的女兒和二十八歲的愛妃妲己,被將軍止厭保護著躲進了大石頭溝。這個公主當然跟她老爸殷紂王姓子,叫姑蘭。

之所以叫姑蘭,商朝封爵男女平等,封女爵就帶女字旁,後來的地名凡帶女字旁的都是商朝女功臣的封地。

帝辛(紂王)的這個女兒,八歲就統兵征服了濮夷,帝辛封之為姑君,賜名蘭。因此,姑蘭的意思是,她是姑國君主,姑蘭是她得封的名字,子姑蘭是她在殷商皇室中的名字。

子姑蘭在表叔姬發反叛大戰中,與父皇失散,被貼身將軍止厭死命護住,到朝歌西北山裡的大石頭溝,也叫美溝,遇見了太白仙翁,給公主指點了躲藏的地點。

公主轉身就跑,一眨眼就消失了蹤影。止厭苦苦尋找,怎麼都找不到公主的藏身之處。

但是子姑蘭雖然藏得很好,卻免不了飢餓,於是想給止厭發個訊號。太白仙翁把拂塵一揮,公主藏身的地方,從半山到溝底,沿途長出來九株參天楝樹。

止厭發現這麼多楝樹突然冒出,情知道公主就在附近,也就放下心來。每天打獵捉魚,把燒烤好的野味掛在楝樹上,每天換一株,九天一輪。

不知何年何月,止厭因為生病,倒在了美溝河裡,連續九天都沒能起身,也連續九天沒有給楝樹上掛食物。

公主終於出來,本想責罵止厭,慧眼一掃,卻發現止厭病倒了。子姑蘭衝進美溝河,伏在止厭身上抽泣不止,對他的忠誠和辛勞表示慰問。

之後三天,止厭慢慢醒來,繼續為子姑蘭找食物,人就掛滿九株楝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