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七俊探察狐仙洞(第2/2頁)
章節報錯
抬轎嶺鄉副鄉長李沉香是導遊出身,三十二歲,身高一米七五的超級美少婦,跟韓希坤是同一屆的高中同學,熟悉得很,加上韓希坤是這次探險的第一發起人,她就跟隨第一組行動,便於指揮、協調。
第一組負責狐仙洞的探險,有李沉香的加入,也就成了八個人。按照寇現任的建議,每組七人各有分工,組長負責指揮協調,並充當先行者。其次是照相、錄影、記錄、飲食、物管、殿後。
第一組由王陽雨照相,秦萍錄影,水晶記錄,晁綱負責飲食,甘馨笑是物管,王尿飛殿後。
所謂飲食,主要是礦泉水、火腿腸、燒雞、麵包,防備進洞之後,午飯時間出不來,將就著吃點。這些東西可不算少,當然需要一個男勞力了。
其實甘馨笑的物管也是雜七雜八好多東西,但都在七個人手裡分別拿著,比如軍用鐵鍬、塑膠布、老虎爪、保險繩、手電、礦燈、防蛇腳套、木杖、鋼釺等等。她要登記明細,損壞的由她拿上。
殿後無疑是保護大家安全撤離,涉及到收納遺失物品等項。
第一組所到的狐仙洞,據當地人傳說,裡面住著千年狐仙,每到月圓之夜,都會從這個洞裡傳出狐仙的叫聲。在萬曆末年,洞下的焦泉村有個焦老二,於八月初八冒險探洞,結果進洞之後再也沒有出來。
三年之後,有一個乖巧伶俐的小孩出現在焦泉村,自稱是焦老二的兒子,大夥問他媽是誰,小孩說他媽是狐仙奶奶。人們就給這個孩子起名焦狐子。這孩子聰明絕頂,還帶眼,誰要是中邪了,他能看到是什麼妖魔精怪附身。
焦狐子在村子裡吃百家飯,長到十二歲的時候,被一個老道帶走,從此不知去向。
從那年起,月圓之夜狐仙不再叫喚,而是每到八月初八,狐仙洞中都會傳出狐狸叫聲,顯得淒厲哀怨。老人們都說,焦老二在那年八月初八探洞未歸,想必焦狐子是八月初八生,所以狐仙在這一天想念兒子了,就哭起來。
有人按照焦狐子的樣子畫了像,貼在狐仙洞裡,並擺上供果、香案,焚香而拜,禱告狐仙在八月初八不再叫喚嚇人。
之後,狐仙洞的叫聲再也沒有了,狐仙的叫聲三四百年沒人在聽到過。
焦狐子去了哪裡呢?到了康熙中期,村子裡來了個高挑身材的老年道士,自稱焦狐子的兒子,名叫焦乘子,來到狐仙洞拜了又拜,在洞中住下。
焦乘子一住就是三年,收下了九個弟子,每人教了一種道法。
三年後,焦乘子離去,九名弟子分投九座道教名山,成了九處道觀的方丈,被稱之為狐仙道。九名弟子被合稱為狐仙九子。
李沉香跟著韓希坤走在前面,兩人頭頂帶著礦燈,洞口荒草半人多高,大半個洞口被遮擋,從遠處看,根本就看不出這裡是一個山洞。
韓希坤用軍用鐵鍬剷掉荒草,洞口全部露出,洞口右側,有康熙二十九年鐫刻的“狐仙洞”三字,隸書字型顯得莊重大氣。看起來,民間傳說焦乘子在這裡修道三年,當確有其事。
而且焦乘子必然有禮部度牒,是道教正式人員,才能夠鐫刻這樣的洞名。
韓希坤一面看一面講解,王陽雨趕緊拍照,秦萍對著韓希坤和洞口錄影,水晶飛筆在本子上進行速記。
說起速記,為了這次探險,六個組的記錄員都專門學習了簡單的速記要領。每組組長及成員的對話和組員觀察到的一切,都要記下要點,晚上回大本營再回憶整理。
韓希坤進洞,往裡面走了約十來米,狐仙洞拐彎,韓希坤不見蹤影。外面的人沒得到韓希坤發出的訊號,也都不敢進洞,在外面慢慢等候。
晁綱、王尿飛兩位男生緊攥鐵鍬,準備應對突發狀況。
這時候,洞內忽然傳來幾聲淒厲的狐狸叫,嚇得洞外的王陽雨、甘馨笑跌坐下去,秦萍、水晶則臉色煞白,分別撲倒在王尿飛、晁綱懷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