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簡單商討,柴榮就決定要在下次朝會上宣佈,用此兩個命題,向在京五品以上官員徵集文章。

“此次公開徵集百官建言獻策,你就不用參加了,把機會留給旁人。”

柴榮啜了口茶,笑道:“你若是參加,未免有失公允。”

朱秀忙道:“臣保證不會提前洩露題目。”

坐在長桉另一端的符金盞接話笑道:“陛下是怕你文章寫得太好,最後這頭名又落在你身上,難免叫人說閒話。”

朱秀愕然無語,無奈道:“皇后高看臣了,這滿朝百官裡,還是有不少能人奇才的,臣可沒有信心一定能奪魁!”

柴榮道:“總之這次你不要參加,但也不能閒著,由你牽頭,組織中書、門下職官,再從六部各抽調幾名官員,組成評議團,對百官所獻文章進行審議篩選,取其中上佳者呈送朕閱覽。

務必做到公正、嚴明,不分官職大小,職權輕重,也不必看官員品性德操,只看其文章有幾分才學。”

朱秀忙道:“臣遵旨!”

符金盞又插話道:“朱秀只是箇中書舍人,讓他牽頭審閱百官文章,怕是職位低了些。”

柴榮想了想,笑道:“皇后所言有理,那就升朱秀為中書侍郎,參議朝政,臨軒冊命,與王溥一起執掌中書!”

朱秀趕緊起身拜謝:“臣叩謝陛下隆恩!”

符金盞對符金環眨眨眼,姐妹倆嬉笑一團。

柴榮笑呵呵道:“這次算皇后吹了朕的枕頭風,下次可不許了!”

符金盞嗔怪道:“朱秀可是臣妾妹夫,符家女婿,陛下還能不多照顧?”

柴榮笑道:“朱秀能力有目共睹,就是年紀輕,資歷淺,否則朕早就讓他進宰相班列,輔左朕處理政務。”

朱秀忙朝符金盞揖禮,誠懇道:“陛下擢升已是無上榮耀,臣已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皇后娘娘照顧微臣,臣感激不盡!只是朝廷自有法度,不可因私情廢置!”

柴榮頗為滿意地點點頭,朱秀最讓他放心和欣賞的一點,就是懂分寸知進退,更不會仗著皇親身份和寵信作威作福。

符金盞微微一笑,也沒有再說什麼。

柴榮道:“朕已經決定正式成立殿前司,和侍衛司並列,執掌禁軍。

同時,也要對現有禁軍制度進行改革,精兵簡政,冗裁疲老軍士,精選天下健勇戍衛京畿!

張永德和李重進建議朕把你安置進殿前司,你有什麼想法?”

朱秀正襟危坐,沉吟片刻,謹慎地道:“河東會戰輝煌大勝,卻也暴露出我軍弊病。

各支兵馬號令不齊,兵員素質差距過大,殿前親軍和侍衛司職權不清,統轄混亂。

目前的侍衛司也太過龐大臃腫,的確該到了改革精簡之時。

至於臣是否兼職殿前司,全憑陛下決斷!

若讓臣兼管軍務,臣自當兢兢業業!

反之,臣也會獻計納策,協助陛下改革軍務!”

柴榮含笑點頭,朱秀這番態度,讓人無可挑剔。

既不推諉敷衍,也不大包大攬,給人以穩重忠心的感覺。

柴榮笑道:“馮道辭世,朕今後不打算在朝廷置中書令,只當作加恩頭銜,用中書侍郎實際掌理政務,所以你肩頭的擔子可不輕!”

自從馮道病故,朝廷又對一連串藩鎮節度使加中書令頭銜,就預示著今後在顯德朝,中書令一職可能不復存在,只當做加恩頭銜,賞賜給有功重臣。

朱秀和王溥兩位中書侍郎,可以算作中書省實際掌權人。

王溥還加同平章事銜,位列宰相。

朱秀升任中書侍郎,如果一直任職下去,過不了幾年或許就能進入宰相班列。

但同時,殿前司即將成立,作為改革後和侍衛司並列的兩大禁軍最高衙司,直接統率京畿禁軍,也是權責深重。

孰輕孰重,就看如何權衡了。

柴榮話中意思很明顯,中書侍郎和殿前司只能二選一,不是怕朱秀能力不足,而是確實忙不過來,難以兼顧兩頭。

朱秀羊裝沉思,柴榮也不催促,笑吟吟地喝茶等著他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