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底,一日傍晚,一艘貨船駛入江寧內城碼頭。

貨船沒有懸掛任何商行旗幟,船身也沒有任何標識,當日內城漕運繁忙,往來船隻多不勝數,提轄漕運的官吏根本沒有發覺這樣一艘奇怪貨船停泊碼頭。

到了夜裡,一群不知從哪裡找來的力夫,從貨船船艙裡搬下數百個麻包,將其整整齊齊碼放在碼頭廣場正中。

而後,這群力夫悄然而去,不留蹤影。

翌日天明,內城碼頭迎來一日忙碌。

碼頭廣場是搬卸貨物、商賈船伕往來的中心,一大堆麻包堆放在那,著實影響通行。

更加詭異的是,這小山般的麻包堆,散發一股令人難以靠近的惡臭。

很快,漕運官吏聞訊趕來,派人查來查去,也不知這堆麻包究竟屬於哪個貨行,又是哪裡來的一群力夫搬挪上岸。

漕運官覺察不對勁,請來附近巡街使,當場割開一個麻包。

令人震驚、驚悚的一幕出現了,麻包裡,竟然裝著一顆顆人頭!

巡街使大著膽子,又一連割開幾個麻包,竟然全都是人頭!

這一堆麻包堆成的小山頭,竟然是一座人頭山!

巡街使也是經歷過戰場廝殺的都校,看到眼前這一幕,卻也不免心驚膽戰,兩腿發顫。

漕運官吏和江寧城裡商賈、船伕哪裡見過這種聳人聽聞的陣勢,嚇得作鳥獸散。

半日功夫,江寧內城碼頭憑空出現一座人頭山的訊息傳遍全城!

禁軍很快派兵封鎖碼頭,找來一艘貨船,把人頭麻包搬上船,準備運到城外掩埋。

搬走麻包時,江寧禁軍又發現一道卷軸。

展開一看,是一副橫幅,寫了血淋淋的一行大字:

大周淮南前軍行營招討副使、殿前司副都指揮使、武德使、鎮淮軍節度使領濠州刺史、彭城郡公朱秀,禮獻江南國主!

禁軍們一看皆是傻眼,面面相覷,都有種不寒而慄的感覺。

朱秀之名如今在江南無人不知。

年紀輕輕就作為大周徵南副帥,親率一萬兵馬攻破號稱十五萬大軍鎮守的除州,指揮東線周軍連下泗州、除州、揚州、楚州、泰州,周軍在他的統率下,在淮河下游一帶連戰連捷,兵鋒直指江寧!

江南臣民聞朱秀之名,畏懼又欽佩。

連帶著,數年前朱秀南下尋親的舊事也再度被翻出來,傳遍大街小巷。

也有傳言說,前些年火爆江南的幾首新曲,《蠶婦》、《陶者》、《春蠶》的作詞人,正是這位朱秀!

這三首曲子之所以傳遍江南,受到廣大百姓推崇,就是因為曲詞中唱出了百姓真正的辛酸之處,引起廣泛共鳴。

一時間,朱秀在江南臣民心目中的形象變得愈發神秘複雜,既是懷有慈悲心腸的大才子,又是當世最傑出的青年統帥,帶領周軍在江北殺得唐軍節節敗退,還把唐軍人頭當作禮物送到江寧,指名道姓送給南唐皇帝。

碼頭人頭山一事爆出,在武德司、藏鋒營、緝事司和昌興貨行的暗中引導下,瞬間引爆江寧輿論。

江寧官民,談硃色變。

興唐宮,景福殿。

一陣呯呯哐哐瓷器玉器摔碎的聲響傳出。

“朱秀小兒,欺朕太甚!”

殿內,李璟狂怒大罵,嘩啦一聲響,御桉上擺放的奏疏、紙筆研墨、鎮石書籍全都被他掀翻在地。

李璟還覺得不解氣,連寬大沉重的御桉都想推倒,試了試憋得滿臉漲紅,根本掀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