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喜憂參半,南唐反撲(第1/4頁)
章節報錯
淝水北大營。
大周皇帝御營所在。
趙匡胤從渦口大勝而回,柴榮大喜,正召集眾將官召開表揚大會,同時商討下一步進軍方向。
席間,除州捷報傳來,一場比渦口更大的勝利,使得柴榮和一眾將官大受振奮。
“哈哈~朱秀不負朕望,只憑一萬兵馬就連克清流關、除州城,連斬皇甫暉、姚鳳兩大唐軍主將,徹底摧毀唐軍在除州的一切防務!”
柴榮逐字逐句看完報捷書,狠狠一掌擊打在桉,縱聲大笑。
御帳之內的一眾將官無不驚奇欣喜,相互催促傳閱報捷書,都想知道朱秀是怎麼只用一萬兵馬就打下除州。
皇甫暉、姚鳳號稱十五萬大軍駐守除州,刨除水分,怎麼算也有三四萬可戰之兵。
敵人數倍於己,朱秀是怎麼做到接連攻關破城的?
在座的不論文武都是知兵之臣,看過報捷書後,相互低聲議論一番,只要稍稍熟悉除州和清流關地勢,就知道朱秀這一連串的奇襲計劃有多麼精妙和有效。
李重進酸熘熘地道:“這小子率一萬兵馬就輕取除州,皇甫暉、姚鳳兩個傢伙還真是沒用,接連上了朱小子的奸計!
咱們幾萬兵馬十幾萬民夫,圍著壽春城打了幾個月,愣是沒把這顆釘子拔下來。”
李谷捻鬚感慨道:“朱秀不愧是王左之才,假以時日,必是我朝股肱柱石!”
李谷雖然被免除了行營前軍統帥職務,做了個有名無實的副帥,但他心裡一點不後悔。
正陽撤兵在他看來,實在是無奈之舉,也是必須要走的一步。
他的任務是搶在唐軍有所反應之前,在淮河之上順利搭建浮橋,確保浮橋安全,為後續大部隊到來做好準備。
當時劉彥貞率領唐軍來救壽春,周軍兵力不佔優,援軍也未趕到,只有退兵回淮河北岸一條路可以選。
柴榮用李重進換掉他行營統帥的職務,更多是出於穩定軍心的目的,而不是真的要處罰他。
畢竟淮南戰事是柴榮一手籌劃,出兵前就明確目標,不奪下淮南十四州絕不罷休。
如果一開始進軍稍微遇上挫折就退兵,讓將士們作何想法?
所以,李谷只是運氣有些不好,而不是他的能力或者決策出現失誤。
柴榮對此事看似氣憤,但更多是顯示姿態,藉此告訴大周將士和官員們,此次征伐淮南,皇帝和朝廷意志堅定無可動搖,所有人必須上下一心。
不管是誰,敢拖後腿,就要倒黴。
柴榮抵達壽州後,每逢重大軍事決議,都會跟李谷商量,徵求他的意見。
也就說明,在柴榮心目中,對李谷的寵信和重視其實分毫未減。
趙匡胤最後一個看完報捷書,捏在手裡捨不得鬆手,心裡突然有種悵然若失之感。
和朱秀主導的除州大捷一比,他的渦口大捷似乎遜色不少。
畢竟塗山只是唐軍一處據點,除州卻是整個淮南的戰略重心,分量不亞於壽州。
壽州全境除壽春城,基本肅清唐軍勢力。
可壽春這顆釘子,又硬扎得又深,短時間內看不到拔掉的希望。
整個淮南戰局,也隨著除州大捷,勝利的天平徹底倒向大週一方。
趙匡胤微不可覺地嘆口氣,眼裡劃過些欽佩和嫉妒。
不管他表現得多麼出色,和朱秀比起來都稍顯闇然。
那傢伙似乎天生就是主角,身上光芒萬丈,只要在他身邊,都會被他的光芒所掩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