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人心各異(第1/3頁)
章節報錯
七里郊,朝廷駐軍大營。
一片連綿的山巒兩側,密密麻麻的軍帳如同盛開的野花,錯落有序地分佈著。
大軍營地扼守山崗兩處出口,牢牢把守住開封城東北方向的主要通道。
鄴都兵馬想要逼近開封,通常有兩條路可以選。
一是走七里郊,二是繞東邊濟水河, 過渡口到曹州,這樣一來要多走五六百里路,而且多是山路,陡峭難行,根本無法保障後續糧草輜重的跟進。
慕容彥超派兵挖掘一條溝塹,連通汴河和濟水,使得濟水河水量大增, 河道狹窄水流湍急,船隻難以橫渡。
偏偏今年冬天,汴河上游沒有結冰,水量絲毫沒有減少,分出一部分水充入濟水河,汴河的漕運完全不受影響。
如此一來,鄴都兵馬只得走七里郊一條路,別無選擇。
慕容彥超捨棄了赤崗和劉子坡,全力駐守七里郊。
在他的設想裡,鄴都大軍除了徹底攻破七里郊大營,否則別想從這裡走到開封城下。
表面上看,慕容彥超這一番佈置,倒也算周全得當,從兩軍的賬面數字看,兵馬總數相差不多,朝廷大軍的後勤補給更加充足, 以守代攻,完全有時間耐心耗下去。
反觀鄴都一方, 糧草輜重要從澶州、滑州轉運, 路途遙遠,大軍每多停留一日,都會給後勤補給線增添沉重的負擔。
朝廷耗得起,鄴都和郭威耗不起。
慕容彥超一開始就想打持久戰,拖延時間越久,鄴都叛軍計程車氣就衰竭的越厲害,最後戰鬥就會結束的越輕鬆。
首戰即終戰,慕容彥超想用一場輝煌的大勝來奠定他在朝廷裡獨一無二的統帥地位。
慕容彥超設想的很美妙,也把他的計劃詳細書寫在奏疏裡上交官家得到御批。
可沒過兩日,郭威派人在夜裡悄悄往大營射來幾封警告書,措辭強硬地要求朝廷把李業、聶文進等四人綁送至鄴都軍中,否則戰端一起,再無轉圜餘地。
慕容彥超對此嗤之以鼻,認為只是郭威動搖朝廷軍心的小把戲,完全沒有放在心上。
可隨軍出征的聶文進、郭允明、後贊三人知道後,像是被踩到尾巴的貓,急得直跳腳,趕到帥帳面見慕容彥超,鼓動他即刻進兵劉子坡, 與鄴都大軍決戰。
一連催了三日,慕容彥超煩不勝煩, 下令把三人擋在帥帳外。
這日晌午,慕容彥超召集眾將在帥帳議事,侯益、焦繼勳等幾位老將也在。
“啟稟大帥,監軍聶文進、飛龍使郭允明、侍衛親軍馬步軍都虞候後贊求見!”
親兵稟報完,慕容彥超頭疼地拍拍腦門,揮揮手沒好氣道:“讓他們進來。”
帥帳內的眾將士紛紛站起身,只有侯益和焦繼勳兩位老將年紀資歷較高,不用起身迎接。
聶文進三人進帳,臉色都有些難看,一連幾日被擋在帥帳外,三人心裡可著實憋了一股火。
三人毫不客氣地坐在侯益和焦繼勳位次後,其餘眾將士只能挨個往後挪。
算起來這帥帳裡的位次也有些奇怪,論職權,慕容彥超是官家欽點的統帥,自然最高。
論官職,卻是以聶文進、郭允明、後贊三人最高,他們又是官家心腹,誰也得罪不起。
真正帶兵打仗的將領,官職地位卻是遠遠不如,還要看三人臉色行事。
連侯益、焦繼勳兩位老將,雖然心裡瞧不起聶文進三人,但表面上仍舊客客氣氣,甚至還帶著幾分討好意味。
“慕容將軍這座帥帳可真是難進啊!連下官這官家欽命的監軍也進不得!”
聶文進陰陽怪氣地發洩著不滿。
“就是!不知道的還以為慕容將軍暗中把持軍權,在謀劃著什麼不敢讓官家知道的大事!”郭允明也似笑非笑地幫腔。
慕容彥超雙目一沉,暗暗惱火,這三個傢伙話中意思,分明是指責他把持軍權圖謀不軌。
哼~不愧是酷吏出身的佞臣,栽贓陷害的話張嘴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