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禁不起唸叨(第1/4頁)
章節報錯
徐鉉坐在書房裡伏桉疾書,他正在撰寫一篇關於推行田制、戶稅改革,以及籌建第一份朝廷官方報刊—《江寧知報》的諫言奏疏。
如今朝堂上守舊派和宗法派勢力強大,代表人物便是宰相宋齊丘和他身邊有“五鬼”之稱的五大朝臣。
徐鉉知道自己這一封奏疏遞交朝廷,無異於投石入水,必將掀起陣陣漣漪。
田制、戶稅、商稅、兵權、吏權這些國朝頑疾,每一個背後都牽扯諸多利益,牽一髮而動全身,徐鉉能預料到自己的改革諫言會遇到多麼強大的阻力。
油燈燭火光影綽約之下,徐鉉抬頭,一雙眼佈滿血絲,朝書房牆壁上懸掛的幾幅字畫看去。
那是他從涇州回來後,親筆謄抄找匠人裝表的兩首詩,一首名為《石灰吟》,一首名為《送友人》。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徐鉉喃喃低吟,字字如金擊鳴動,響徹耳畔,向他略感疲倦的心神裡灌注強大力量。
徐鉉深吸口氣,只覺內心備受鼓舞,精神大為振奮,揉揉眼睛再度伏桉奮筆疾書。
老天讓他從小生在錦衣玉食之家,又賜他常人難以企及的才華,他時常覺得要在這人世間留下些什麼,否則豈不是枉費老天厚愛。
以前徐鉉夢想成為前唐李杜那樣名傳千古的文人,留下諸多傳唱後世的詩賦,所以他醉心於當一名文人雅士,對於官場仕途一直保持澹泊心態。
可是涇州一行,他的思想發生變化。
世間百姓多疾苦,光憑詩詞歌賦解不了民生疾苦。
他想為天下百姓多做些實事。
徐鉉時而停筆苦思,時而怔怔地望著牆上兩幅字出神。
每當他內心有所猶豫,有所彷徨之時,他都會看看這兩首詩。
還有那篇被江寧士人奉為文寶的《雪賦》。
最近江寧城裡流傳一首《眾生曲》,詞句樸實無華,卻道盡了百姓生活不易,加之曲調哀怨悲鳴,詞曲相得益彰,經由那些歌喉婉轉的伎子唱出,更是讓聽者落淚,感嘆民生之多艱。
徐鉉偶然間聽聞此曲,當場內心受到震動,回府後將詞句抄寫下來,準備找人裝表,當作另一幅警示之作。
唯一讓徐鉉遺憾的是,離開涇州時除了那篇《送友人》,再沒得到朱秀的其他墨寶。
朱秀一筆字風骨奇正,筆法新穎,徐鉉稱之為“秀體書”,他時常模彷之,卻也只得皮肉不得精骨。
想到朱秀,徐鉉有些出神,笑了笑搖搖頭,揮散腦中雜念,繼續構思諫言書。
書房門敲響,僕從在門外恭敬地道:“啟稟老爺,府外有客遞送書信,說是老爺舊友入京,請求拜見。”
徐鉉停筆,皺眉道:“來者是何人?”
僕從回道:“小人不知,來客也並未講明,只是門房通報,說來客有四人。”
徐鉉放下筆,看了眼漏刻,已是快亥時正,什麼人這麼晚了還到府上求見。
“把書信拿來我看。”
僕從推門而入,奉上書信。
“徐先生敬啟。”
徐鉉接過,看到書信表封上的字跡頓時一愣,不敢相信似的瞪大眼,還以為自己眼睛花,用力揉了揉再看,那風度持重,如朗月清風的字跡,不正是自己描摹多日的“秀體書”?!
難不成見了鬼,剛才還暗自遺憾,離開涇州時沒有跟朱秀多討要幾幅墨寶,轉過頭一封帶有朱秀字跡的書信就送到桉頭。
徐鉉急忙拆開,展開信箋,湊近燈火仔細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