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朱秀一擒楊無敵(第1/4頁)
章節報錯
楊重貴率領援軍,沿葫蘆河畔往南急速行軍。
那名趕回大營報信的小軍頭騎馬緊跟在楊重貴身旁,他手下其他兵士沒有跟來,留在大營歇息。
深秋的葫蘆河依然安寧地流淌著,十幾丈寬的河道蜿蜒曲折,自南向北流淌,兩岸是高低起伏的丘陵,丘陵上長滿枯黃的苜蓿。
葫蘆河自原州西南的頹沙山流出,往北而下,匯入黃河在寧夏段的最大支流蔚如水,後世稱之為清水河。
秋陽高懸,風清氣朗,楊重貴卻感覺不到絲毫溫暖。
他一手提槍,一手拽緊韁繩,下頜收緊,面色冷肅,跨騎馬背,上半身微微前傾,修長有力的腿緊貼馬肚子,呼呼的風從他耳畔刮過,鬢邊的長髮向後飛揚。
楊重貴扭頭往葫蘆河水面看了眼,河水滯澀,再過一個月,下游河段沿岸應該就會開始結冰。
來時,他和李光睿李光儼說好,要在冬天到來前回到五原,哪曾想....
楊重貴苦澀一笑,心裡有些懊悔,李光睿慫恿李光儼南下尋釁時,他真應該堅持勸阻二人....
可惜現在後悔也無濟於事,還是先想辦法救人再說,楊重貴打起幾分精神。
如今可不是藩鎮混戰的年代,定難軍和彰義軍再鬧,也不至於撕破臉,李光睿和李光儼即便戰敗,想必也能保下性命。
楊重貴心裡默默想著,稍稍能夠安心些。
他瞥了眼身後,那名報信的小軍頭落後他三四尺遠,還衝他憨憨地咧嘴一笑。
楊重貴一怔,沉著臉點點頭,沒有說什麼。
忽然間,他覺得有些不對勁。
這小軍頭給他的感覺有些怪異。
他在笑什麼?從他的眼睛裡,看不出有絲毫驚慌憂慮。
身為五原鎮兵,他的頂峰上司,五原鎮將李光儼陷入敵軍重圍,生死不明,他難道不應該充滿擔憂麼?
楊重貴不動聲色地輕輕拉拽韁繩,戰馬放緩奔跑的速度,身後的小軍頭趕上前,與他並駕齊驅。
楊重貴眼角餘光瞟去,打量那名小軍頭騎馬的姿勢。
党項人的馬鞍與中原馬鞍有所不同,党項馬鞍不分民用和軍用,前鞍橋高後鞍橋低而平緩,党項人騎馬高速奔跑時,身子前傾得厲害,後腰和臀部在後鞍橋做快速的緩衝滑動。
姿勢雖不優美,但勝在實用,可以在馬匹高速奔跑時保持身子的穩定性。
可這名党項小軍頭騎馬的姿勢,卻不像党項人,反倒像關中一帶的漢人。
楊重貴心裡生出些狐疑。
“五原鎮兵的漢人兵由三個指揮統領,你是哪一個指揮手下?”楊重貴突然出聲問道,銳利的目光緊緊凝視。
小軍頭一愣,大聲道:“回稟楊將軍,小人隸屬於賀阿徒指揮!”
楊重貴點點頭,賀阿徒確實是李光儼手下的漢人指揮。
楊重貴突然張嘴,說出一串鼻濁音濃厚的音節,音調帶著捲舌音,聽上去十分怪異。
小軍頭愣住,完全沒有聽懂楊重貴在說什麼。
楊重貴盯著他看了會,確定他對這句話完全沒有反應。
党項上至貴族下至平民,皆崇仰佛法,這種習俗多傳入軍中,定難軍中將士,不論党項人還是漢人又或是沙陀、吐蕃,皆信仰佛教。
党項語以西羌語為主,楊重貴剛才說的就是一句古老的西羌諺語,意思是祈佑佛祖保佑,戰士們平安歸來。
這句話在定難軍中人人皆知,也是許多將士出征前,跪在地上虔誠祈禱的話。
可是從小軍頭的反應來看,他並沒有聽懂。
“賊子!竟敢喬裝騙我!”楊重貴雙目陡然迸射駭人殺氣,銀槍倒轉便朝小軍頭狠狠掃去。
小軍頭心中機警,反應神速,在楊重貴眼神變化瞬間就知道情況不妙,果斷地從馬背上一躍而起,重重摔在傾斜的河堤上,噗通一聲滾落掉入河中。
一片吆喝聲響起,戰馬止蹄,手忙腳亂的党項兵放出一陣稀稀拉拉的箭矢。
可那小軍頭落水後再也沒冒出頭來,平緩的河面很快恢復寧靜。
楊重貴翻身下馬跑到河岸邊四處張望,沒有發現小軍頭逃匿的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