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從嘉和徐鉉的涇州歷險記(第1/4頁)
章節報錯
涇州,陽晉川鹽廠。
鹽廠和安定縣城直通的白鹽大道上,一夥風塵僕僕的旅人乘車跨馬而來。
他們一路詢問鹽廠具體位置,混雜在擁擠的人群中,朝鹽廠趕去。
今日正值鹽廠每七日一次的休息日,大批輪休的鹽廠工人出廠回家,又或是到縣城遊逛,採買生活物品。
寬闊的白鹽大道,甚至出現十幾輛馬車並行的盛景,貨郎行人如織,牛馬騾子驢叫聲此起彼伏,有小販沿街搭建棚戶,販賣貨物,開設茶鋪、瓜果糕餅鋪,賣些吃吃喝喝的小玩意,也有各色手藝人,吆喝著兜售自己做的泥人、草蟲、篾筐、掃帚等雜七雜八的物件。
如今的白鹽大道,早已變成安定縣外,最繁忙熱鬧的一條商業街兼通行要道。
一輛馬車上,一位相貌奇特的少年探出腦袋,好奇地四處張望。
他雙目生重瞳,額頭寬廣,一對兔牙隱約露在嘴唇外,配上白皙懵懂的表情,倒像是個文弱的小正太。
這一行人,正是跋山涉水,從江寧來到涇州的李從嘉、徐鉉。
他們一年多前從江寧出發,乘客船逆江而上,直達江州,走漢水過沔陽入境後蜀。
原本規劃的路線用不著繞一大圈,可是他們出發時,正值關中李守貞叛亂爆發,唐主李璟接到李守貞來信,蠢蠢欲動,妄圖出兵配合李守貞,狠狠惡心一把開封。
劉承祐為此很是惱怒,召集眾臣商議後,決定不與唐國妥協。
劉承祐調慕容彥超進駐蔡州,又讓宿州慕容延釗屯兵淮水以北,擺出一副你若敢來,我就敢打的架勢!
唐主李璟沒想到劉漢內憂外患之下仍然態度強硬,一時間騎虎難下,漢、唐兩國對峙於淮水,雙方各自封鎖邊境,暫停貿易往來。
正因為如此,徐鉉和李從嘉一行,只得繞遠路從後蜀入境。
不幸的是,去到漢中,又恰好碰上蜀主孟昶出兵襲擾散關,準備趁著關中戰亂之時,兵出散關偷一把雞....
漢中通往關中的道路兵荒馬亂不安全,徐鉉不敢走,只得滯留下。
李從嘉提議既然到了漢中,前路又暫時不通,不如去成都溜達一圈,領略一番蜀地風情。
兩人一拍即合,便又跑到成都玩耍數月。
等到邊境局勢緩和,這才啟程走子午古道抵達長安,再繞個圈子來到涇州。
一路遊山玩水,歷時一年多,終於到了涇州。
原本他二人在江州就被李璟派人攔下,僥倖逃脫便馬不停蹄趕往鄂州,直至離開唐國境內。
李璟急歸急,卻不敢大張旗鼓的追趕,更是將皇子李從嘉微服離境的訊息死死捂住。
李璟知道,若是讓漢主劉承祐或蜀主孟昶知道,唐國皇子竟然悄悄來到自家地盤,只怕他的好兒子就再也回不去了。
李璟在江寧大發一通脾氣,秘密派人沿著他們行進的路線尋訪。
徐鉉和李從嘉乘坐的馬車四周,跟著十名灰袍武士,個個目光銳利,孔武勇壯,領頭之人名叫徐彪,是徐家的偏房子弟。
這些人,也都是徐家的家臣。
徐家除了是官宦世家,還是江淮之地最大的鹽梟之一。
只不過求學做官的是徐家嫡脈,做私鹽生意斂財的是偏支。
一個徐字,涵蓋正反兩面,黑白兩道。
當然,偏支永遠是為嫡脈服務,也只有在嫡脈的庇護下,私鹽生意才能風生水起。
江南唐國,名義上鹽鐵財權收歸國有,但實際上官鹽與私鹽都擺在明面上售賣,如徐家一樣操作者數不勝數。
徐鉉便是徐家嫡子,還有可能是下一任家主,輩分又高,徐彪這位在江南綠林道上名頭響亮的大鹽梟,在他面前只能算是孫輩。
徐彪騎馬挎刀跟在馬車旁,略顯擁堵的人群讓他有些煩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