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亂局序幕(第1/2頁)
章節報錯
長安城內外城牆,四面牆頭都已經掛上黑底金龍的秦字王旗,嶄新的旗幟在風中獵獵鼓動。
李守貞已於兩日前釋出安民告示,又於今日在承天門廣場點兵聚將,祭告天地。
承天門廣場前,三萬兵馬列隊齊整,旌旗如林,陽光照耀下,軍士身上鮮亮的衣甲泛起一層炫光,十數面秦字王旗高掛在各軍兵馬的最前頭。
一座巨大的祭壇矗立在廣場中央,吉時剛到,戰鼓、號角齊齊奏響,李守貞頭戴十二旒冠冕,身穿黑色袞服,其上繡有十二章紋,後裳繡有金龍騰雲,在萬眾矚目之下登上祭壇。
僧人總倫一襲紫金袈裟,與大將趙思綰護衛左右,一同登上祭壇。
李守貞取出一份黑金紋繡的祭文,趙思綰單膝跪下,雙手高捧頭頂接過,當著三軍將士之面展開祭文宣讀。
這是一份祭天告文,先是總結了一番自前年石晉朝廷滅亡,天下百姓飽受契丹人肆虐的痛苦,然後簡單介紹了當今劉漢朝廷的鼎立過程,著重介紹李守貞在中原百姓危亡之際所做的貢獻。
祭文最後,將劉漢朝廷狠狠批駁一通,與李守貞的輝煌功績做出鮮明對比。
得出的結論就是,劉漢朝廷失德,不配坐享天下,李守貞如今自立為秦王,據關中與開封正式決裂,從今以後自成一國,如果劉漢朝廷還知道羞恥,還有幾分悲憫之心,顧念天下蒼生,就應該承認關中秦國的自立,承認李守貞秦王的地位。
如果開封朝廷發兵來攻,那就是置百姓生死存亡於不顧,妄自掀起戰火生靈塗炭,秦王李守貞為了保護關中百姓,將不得不徵調兵馬與之抗衡。
祭文出自僧人總倫之手,趙思綰大聲誦讀,祭壇四周站著數十名嗓門洪亮的軍士,以祭壇為中心,每隔五十步,又有一隊大嗓門的軍士,趙思綰每念一句,負責傳聲的軍士就將他的話重複一句,一層層傳遞下去,讓四面八方的將士都能聽到祭文內容。
讀完祭文,趙思綰又宣讀秦王下達的第一份詔令,正式自立為秦王,整個關中地域,西至原州、隴州,東至潼關,北至慶州、延州,南至終南山一帶,從今起都屬於秦國領土。
封李崇訓為秦王世子,符金盞為世子妃,僧人總倫為護國奉聖禪師,趙思綰為長安留守,西面行營都部署,王景崇為太傅、鳳翔軍節度使....
一系列的封賞完畢後,祭拜三牲,焚燒祭文敬告天地,再派出十幾支傳訊人馬,將秦王詔令傳至各鎮各州縣。
長安官員早已經歷一番清洗,凡是不願意歸順的通通斬首,關中大部,已經處於李守貞的實際掌控下。
李守貞自立稱王,儀制典章卻完全按照天子的規格準備。
他這是暗藏一份小心機,先用稱王來試探開封朝廷的反應,然後視情況而定,伺機稱帝。
祭天大典結束後,李守貞馬上攜李崇訓、總倫等官員軍將返回河中,準備應對接下來開封的反應。
趙思綰繼續坐鎮長安,與王景崇聯絡,準備與鳳翔軍和靜難軍交戰。
祭文裡雖然宣佈靜難軍、鳳翔軍的地盤都歸屬於秦國,但李守貞心裡明白,王守恩和焦繼勳是不會投降他的,想佔據這幾個州,唯有真刀**的打下來。
李守貞率軍出城不久,一輛馬車也在百餘名甲士的嚴密保護下,駛出長安明德門。
馬車兩面窗戶都被釘死,只留幾處透氣的小口。
車裡坐著的,正是符金盞。
冊封她為秦王世子妃的詔書已經交到她手上,卻被撕成粉碎,符金盞透過縫隙,看著長安城漸行漸遠,心中默然輕嘆。
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回來,不知道此去河中是何下場....
~~~
涇州,安定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