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老史的感情牌(第1/2頁)
章節報錯
關鐵石率領一千多個兵士,分作三班,不分晝夜的埋頭苦幹五日,攏共弄到六百多斤細鹽。
按照每日人均攝入食鹽十五克計算,這些鹽足夠隴山關內的三千五百多彰義軍將士,七八日的用量。
史匡威說這些細鹽堪比上等青鹽,朱秀不以為然。
也就是祛除毒性,基本達到食用標準的粗鹽而已,類似砂礫的雜質還是無法完全剔除,吃進嘴裡,還得時不時吐吐渣滓。
如果自己食用的話,還得用厚棉布多過濾幾道。
隴山關內的缺鹽危急暫告緩解,史匡威可以專心對付吐蕃人。
這次襲擊隴山關的吐蕃軍隊,隸屬於河湟一帶的地方首領,拉欽貢巴。
拉欽貢巴同時還是河湟地區最大寺院—丹鬥寺的大堪布,大堪布是吐蕃政體裡的高階僧官,政jiao合一的地方首領。
河湟之地自安史之亂後被吐蕃人趁機出兵佔據,百年後,沙洲敦煌人張議潮趁吐蕃內亂髮動起義,收復河隴十州之地,唐宣宗據此置歸義軍,淪陷百年之久的河西、隴右故地,再度迴歸中原王朝治下。
可惜張議潮入長安後,歸義軍內部派系傾軋,爭權奪利,導致四分五裂,回鶻人、吐蕃人趁勢出擊,河隴地區再度與中原王朝割斷聯絡,陷入四方戰亂的局面。
吐蕃人佔據渭州鹽井,如今又覬覦原州馬場,這才屢次出兵襲擾隴山關。
朱秀在關城內無所事事地轉悠幾日,關裡關外的情況摸的門清。
史匡威也不限制他的人身自由,想去哪就去哪,也不派人監視,似乎給予他最大程度的信任。
正因為如此,朱秀才覺得憤怒。
老史這是相當瞧不起他,知道他有逃跑的心,卻沒有逃跑的膽量。
朱秀羞惱之下跨上灰驢子,叫上馬三,主僕兩個在關城內門徘徊許久,望望那山勢崇峻、數十里內無人煙的六盤山,兩個戰五渣終究提不起勇氣上路。
不得不說,老史這黑廝太瞭解他了。
在無法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朱秀是不會拿自己的小命開玩笑的。
又熬了幾日,朱秀實在憋不住了,衝到軍帳找史匡威討說法。
看到氣沖沖的朱秀,史匡威揮手讓幾個都頭曹官下去。
“你不守信用!說好的,等你們學會製鹽法,就派人送我回涇州!”朱秀委屈大吼。
史匡威雙手捧著粗陶茶壺,懶洋洋地斜靠著,黑臉笑的很嘚瑟:“你忘了,那日你提出的條件,老子可沒說答應!”
“王八蛋你又騙我!”朱秀氣的跳腳,四處找尋,看看有什麼東西能直接朝他招呼過去。
“急個屁!老子話還沒說完!坐下!”老史沒好氣地翻白眼。
放下大茶壺,史匡威起身離開帥案,一臉諂笑在朱秀身邊坐下。
朱秀重重哼了聲,扭過頭不做理會。
“番子退兵了,兩日後,我們啟程回涇州。”
老史唏噓地搖搖頭:“你小子剛來就為我彰義軍立下大功,免去分兵運鹽之辛勞,也為軍中省下一大筆糧食。
在開封、洛陽,粟麥一斤三十五文錢,白米一斤五十文,鹽每斤二十文。
在涇州,人稀物賤,粟麥一斤只要二十文,白米一斤四十文,鹽最低卻要百餘文一斤,而且有價無市。
六百斤鹽,老子得拿三十石糧食去跟靖難、鳳翔二鎮換,相當於八斤糧食換一斤鹽!
現在你知道,為何涇原二州去年豐收,糧食依舊不夠吃,弟兄們餓肚子又缺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