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潘美的人生導師(第1/3頁)
章節報錯
趙普離開後的第二日,小跨院門口的守衛撤走了。
朱秀可以自由進出小院,不會再有人像尾巴一樣跟著他。
當然,他還是不能踏出刺史府半步。
往後幾日,趙普沒再來過,符金盞來過一趟。
知道朱秀和小圓認了姐弟,符金盞很高興,命人送來一隻燒雞和一壺酒,為二人慶賀。
那是朱秀穿越以來吃的第一頓肉,把他感動壞了,淚眼婆娑的,酒也喝了不少,有些小醉。
又過五日,劉漢皇帝劉知遠的次子,左衛大將軍、檢校司空劉承祐率軍入滄州城。
朱秀對劉承祐沒有半點興趣,不出意外的話,他的結局早已經寫好。
明年,劉知遠因為長子病逝,痛心之下舊疾復發,一命嗚呼。
劉承祐就這麼走狗屎運一樣,登上皇帝寶座,成為劉漢朝廷第二任皇帝,也是最後一任。
智慧、能力、耐性、手腕、城府都不夠,野心卻大的嚇人,這就是劉承祐不得善終的原因。
從他以殘忍手段誅殺功臣來看,這傢伙心性倒是十分狠毒,戾氣深重。
對待這樣的短命皇帝,朱秀當然是敬而遠之,連看一眼的意思都沒有。
在符金盞沒有查清他的身世之前,朱秀打算暫時寄居在符氏門下,求得一日兩餐溫飽,觀形勢再圖其他。
劉承祐率軍到來,讓滄州城變得擁擠了許多,整座刺史府忙忙碌碌,許多生面孔的軍校曹吏來往進出。
朱秀終日躲在小跨院裡,翻看小圓給他找來的幾本滄州地理志,倒也樂得清閒無人攪擾。
符金盞原本想請劉承祐住進刺史府,可劉承祐嫌棄老宅殘破,強徵城中一名本地富商的宅院暫居,把人一家老小趕出府去。
小圓同情地說,那富商是個好人,城中缺糧時,把家中府庫上千石屯糧全都捐出來。
往日裡,也時常搭建粥棚賑濟災民,在滄州一帶享有善名。
這次富商受了委屈,跑去找符金盞哭訴,符金盞也很頭疼。
兩支不同番號的軍隊擠在一座城裡,矛盾重重,符金盞整日焦頭爛額,忙的兩腳不沾地。
小圓同情富商,心疼符大娘子,對那位新晉皇子頗多怨念。
朱秀對滄州眼下的局面毫不意外。
符金盞麾下是原橫海軍殘部,加上一部分新招募的滄州靑壯,跟劉承祐麾下軍隊毫無相干。
五代政權本就是由大大小小的軍閥組成,中央朝廷對地方控制力薄弱,更何況一個新立的劉漢朝廷。
各支軍隊山頭主義嚴重,底下將士大多隻認節帥不認皇帝。
如今兩軍共處一城,究竟是誰說了算,還得由符金盞和劉承祐好好掰扯一番。
劉承祐雖有皇子名號,論身份符金盞卻一點不虛。
誰叫人家是符氏長女,公公又是河中節度使李守貞,背靠兩大軍閥,只要劉承祐腦子還算正常,就不會輕易得罪。
小圓擔心符大娘子遭受欺負,整日憂心忡忡,朱秀也只得好言相勸,耐心為她解釋這些看不見的門道。
這日,夏陽灼熱,朱秀坐在庭院樹蔭下發呆,旁邊放了一盆涼水,盆沿搭一條毛巾。
他在等候剃頭匠上門服務,準備剃光頭,徹底告別那醜陋難看的契丹髡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