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關愛關心留守兒童(第2/2頁)
章節報錯
為節省時間,分三個小組,陳虞、夏然、宋明敏及她的幾個姐妹一組,魯達仁、曾又新及宋明敏的另幾個姐妹一組,曾天明陪著宋明敏的幾個姐妹一組,各攜帶筆盒、筆記本、食品、玩具前往不同的自然村。
他們組織一個關愛留守兒童微信群,方便待會發圖片,發文字,發感想,也為了方便給陳虞積累寫作的素材。
繼而,他們冒酷暑,頂烈日,共走訪了33戶留守兒童家庭,收集到49名兒童基本資訊,對其性格特點、生活環境、家庭關係等方面進行初步瞭解和梳理,並和這些兒童聊天、玩遊戲。
“聽媽媽說,爸爸的工廠最近生意不好,每個月只能給我50元,不過也夠了,反正我是回家吃飯的。”
一位孩子溫馨的開場白,真讓人淚奔。
她每月僅有50元的生活費,但她明白父母當下的情況時,不允許自己開口要更多的錢,並每天都盤算著如何吃才更省錢,深深地理解父母的艱辛不易。
另一個家庭,11歲的姐弟倆各背起了滿滿的兩揹簍剛收割的豆莢,看到有人來慰問,還帶來了玩具,放下揹簍就玩玩具,十分開心。在走訪中,宋明敏發現像這樣的孩子有很多,他們不僅要完成自己的學業,還要幫著家裡做些農活。
她感慨地對陳虞說:“你還說你清貧。你看看他們。其實我和你都很幸福了。從小,咱倆都沒幹過農活,還有肉吃。無論如何,咱爸媽都有工資收入。咱們的日子,在結婚前,都是無憂無慮的。”她又泛紅著俏臉說:“是你,讓我對往後的日子有了擔憂。”
陳虞噙著淚水,點了點頭。
一路走來,夏然和魯達仁都發了不少紅包。
而他們倆對今天的走訪,也是做了些準備的。
他們看到確實很困難的家庭,便給老人和小孩塞紅包。
雖然每個紅包只有兩百元,但是,他們的心意是滿滿的。
在走訪過程中,他們也看到了部分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很大的不適感,比如對異性充滿好奇,渴望情感回應,身心發展困惑,缺乏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活動結束,眾人回到村辦公樓的附屬樓裡就餐。
他們邊吃邊聊,並決定成立一個更廣泛的關愛留守兒童的團體,魯達仁和夏然當場各捐五千元錢出來,由宋明敏兼任這個團體的財務併兼任這個團體的秘書長。
陳虞快速吃飯,然後跑回到自己在村辦公樓二樓的宿舍裡,開啟電腦,把上午在微信群裡收集的各種圖片,配好圖,簡單的寫了幾行字,便發到微信公眾號上去。
公眾號文章剛發出去,閱讀量僅三分鐘就超過了一千,並引發了熱議:
“社會確實應該給予留守兒童充分的關注,更不能歧視。”
“很好的活動,確實要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
“是啊!外出務工的家長無暇顧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缺少正確的引導和幫助,缺乏父母的愛與教育會對他們的心理產生極大的影響。”
“一些兒童因為父母在外打工,經常寄錢回家,再加上老人家對兒孫輩寵溺,往往會養成花錢大手大腳的壞習慣。”
“一些留守兒童因為缺少及時的學業輔導與心理溝通,從而產生厭學情緒,走上輟學之路。”
“有的外出務工的父母為了能與孩子經常聯絡,還給留守兒童購買了電腦。網路上存在著各種壞資訊和網站以及各種網遊,留守兒童由於缺乏父母的管教,再加上老人家的寵溺,更容易受網路不良資訊的影響,患上網癮。”
“學校應該注重留守兒童的性格培養。”
……
陳虞沒想到關注這篇文章的人,發表的議論如此到位,如此尖銳,比自己親自經歷的場面還要震撼。他回到村辦公樓一樓大廳,看到宋明敏和她的一些姐妹在看手機,在看公眾號文章下的留言,個個滿臉淚水的。
夏然和魯達仁、曾又新、曾天明也都在看手機,都是眼簾溼溼的。
看來,這次活動的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陳虞、夏然、魯達仁、宋明敏的想像。
此時,曾少春還發來微信:“夏然怎麼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多少還有點像人類了,他竟然也會關愛留守兒童。可笑!唉,我越來越不理解他了。”
陳虞急忙起身,握著手機給她回覆微信:“人是會變的。環境也能改變人。和優秀的人相處,即使有些壞人,也會變好的。夏然如果能和我在村裡待久一點,他肯定是社會公益人士,也會成為暖心企業家。”
“呵呵,就他那樣,還能成為企業家?”
“肯定會的。我比你更瞭解夏然,他是一個好人。”
“不廢話了,我休息會。我給我堂兄發了很多資訊,但是,他沒復。我暫時只能留在這裡,晚上見吧。”
“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