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分厘必爭(第2/2頁)
章節報錯
“林玉你真的不抽一支嗎?”徐亮吐出一口煙說。
“我最討厭煙味了,聞你們的二手菸已經夠受的了,別說自己抽了。”林玉挪了挪步,走到上風向說。
“我以前也不喜歡煙味,抽抽就習慣了。”徐亮說。
“習慣什麼不好非要習慣這個。”林玉掩蓋不住自己對香菸的厭惡感說。
“抽菸確實不是什麼好習慣,小亮你就不要強人所難了。”張強深吸一口後說。
農村的男性抽菸的佔大多數,也不像城裡人那樣注重二手菸危害,因此農村的孩子幾乎都是在煙霧繚繞的環境中長大的,林玉也不例外,他還記得小時後經常在爺爺身邊看爺爺往菸袋鍋裡裝菸葉,看著火柴上的火苗被爺爺大口的吸進菸袋鍋裡把菸葉點燃,爺爺吐出的煙霧不知比眼前的濃烈多少倍,但那時林玉也並不覺得難聞,也不覺得燻眼睛。
大約是到縣城上高中之後,學到了許多二手菸的危害,也漸漸感受到一些城裡同學對二手菸的反感,後來有一次回家,家裡來客人,爸爸和爺爺和客人一起在客廳裡抽菸,房間不大,同時抽著好幾支菸,煙霧繚繞,尤其是他爺爺的那杆老菸袋,製造出的煙霧是其他幾隻紙菸的好幾倍,整個房間就像黃山的雲海一樣壯觀,那時林玉突然意識自己吸上這麼些二手菸得對自己的身體產生多大的危害啊,於是就藉故逃了出去。
後來林玉的心理因素轉變成了生理因素,只要一聞到煙味就覺得噁心,高中和大學很多男同學都用抽菸來耍酷、展示個性,林玉也想耍酷、展現個性,但是他就是抽不了煙。
“你們的生意怎麼樣,順利嗎?”林玉看了看不遠處的麵包車問。
“唉別提了。”張強嘆了口氣,搖了搖頭。
“吃力又不討好。”徐亮對林玉說。
“怎麼會呢?”林玉問。
“這一趟我們拉了二萬多斤,一塊七毛五一斤收的,大老遠拉來,又是油費又是過路費的,售價兩塊五你剛剛也看到那些小商販還講這講那的,再說都是剛從花生地裡收穫的新鮮花生,水分大,還帶著泥土,這一路來損耗也不小。”徐亮如數家珍跟林玉解釋說。
“就這還搭著三萬多錢的本錢呢。”張強接著說。
林玉也是農村人,雖說他家不種花生,但是也知道家裡人常常為小麥、玉米等農作物售價上的幾分錢差價耿耿於懷,經常左鄰右舍之間討論:
“你家小麥賣一塊零七分,我家才賣一塊零五分。”
“你家的小麥收下來就賣水分大,我家可是曬過一個太陽的,還是你家賣的划算。”
“人家xx家和我家一樣都是收下來就賣,還賣了一塊零八分。”
“哦?xx怎麼這麼走運。”
“誰說不是呢?”
林玉在家的時候覺得沒什麼,上大學來到本市之後,突然開闊了眼界,聽說了很多年收入幾十萬、上百萬的人,還聽說馬雲的資產超過一千億,滿滿就覺得為了那麼幾分錢斤斤計較,真是毫無意義,更何況現在他也成了高收入的人,那一塊兩塊他也不放在眼裡,更別說一毛兩毛,一分兩分的了。
“你們這些花生賣掉,還打算做嗎?”林玉有一搭沒一搭問。
“接著做吧,暫時也沒有別的門路。”張強丟掉手中的菸頭,用腳尖捻了一下說。
“聽你抱怨,還以為你們要從此和這生意一刀兩斷了呢。”林玉說。
“我們只是隨便抱怨一下,古人說‘錢難掙,屎難吃’哪有好賺的錢。”徐亮也丟掉菸頭,他沒有捻滅,菸頭在地上冒著淡淡的煙霧。
“你就別糟蹋古人了,你們……”
林玉的話被上前爭辯價格的商販打斷了,他們七嘴八舌、嘰嘰喳喳、人聲鼎沸地和張強和徐亮爭得面紅耳赤,或許對方人多勢眾、經驗老到,張強和徐亮最終不敵,以對方滿意的價格——兩塊三毛五一斤成交了。
林玉在旁會心一笑,爭了半天只為因為這麼點錢嗎?他不知道這就是生意人本性——分厘必爭。
林玉對他們這樣的小生意不看在眼裡,見張強、徐亮和那些小販周旋,一時半會也脫不開身,就轉身上車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