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迎娶和工匠,紙甲(求訂閱月票)(第2/2頁)
章節報錯
在練兵的同時,他又建立了多個工匠坊,製造紙甲,打造兵器,以及研究炸藥。
不僅給出了豐厚的報酬,還允許諾優秀者可獲得官身。
這極大刺激了這些工匠的勞動積極性。
王弘毅又在其中普及流水線概念,加快生產速度。
這些工匠坊,也只有王弘毅打下長定鎮,成為王遵之的嗣子,掌管了文陽,長定兩鎮的資源,以及獲得宋家的協助,才有能力做這個事情。
兵器先不說。
那個紙甲則是王弘毅憋了好久的大招!
紙甲,以硬布表骨,再用紙筋搪塞而成,如果還講究華麗美觀,就可塗以金漆和各式花紋,光彩耀目,用以裝備軍隊,顯得陣容嚴整,威武雄壯。
這紙甲防禦力並不低,上等紙甲的防禦能力不下於鐵甲,這種甲的製作,是先將紙捶輪,疊成三寸厚,每方寸釘四個釘子,然後裁製成甲,如經雨水浸溼,銃失難透。
如果武裝全軍,這一萬兵就可打二萬!
但這花費,就比皮甲要低多了。
王弘毅只是說出一個思路,下面的能工巧匠試驗幾次,就已經琢磨出製造之法,將其分成各個工藝,以流水線的形式生產,效率一下子就提升許多了。
別看這是用紙製成的甲胃,實際上,防禦力很強,二十步內,穿著紙甲,只要不是直接命中要害,只是負傷。
四十步以上,穿著紙甲,弓箭基本上無威脅。
對於沙場搏殺長刀砍伐,也有相當高的防禦能力。
可以說,其防禦能力已經不輸給鐵甲太多了,就是怕火,怕水!
地球歷史上,《新唐書》上記載,唐宣宗時,徐商守蒲州,有兵士千人,襞紙為鎧,勁失不能透,足見其柔韌和安全。
目前產量是一月能制五百套。
不過王弘毅麾下近乎上萬的兵馬,這點產量說遠遠不能滿足的。
所以王弘毅下令加大工匠的招募和培養,提高生產速度。
當然,這都是需要錢的!
王弘毅雖然在兩縣屯田獲得了豐收,一開始看起來還不錯,但隨著他的地盤在短時間內急速擴大,麾下兵馬越來越多,消耗的錢糧也越來越大。
他那點錢糧加上王遵之控制下的一府一縣的財政還能勉強維持。
畢竟王弘毅現在麾下兵馬加起來都近萬了,而之前王遵之手下才兩千兵,養起來就很吃力了。
但是想要支援王弘毅大規模擴張發展,就有點捉襟見肘了。
這逼得王弘毅不得不想辦法開拓財源。
王弘毅絞盡腦汁,結果還真讓他想出了一個辦法。
他想起前世李承業起家的本錢——一座位於長定鎮內順義縣,汲水河上游的露天金礦。
這金礦不大,開採七年就開完了,每年有五千兩黃金,但是開採極其容易。
這是能最快速度緩解他財政壓力的辦法。
於是他叫來被任命為順義縣縣令的賴同玉,將這個任務秘密交給了他。
賴同玉領命而去了。
每年五千兩黃金,就是五萬兩白銀,平均下來,一個月能有四千兩白銀左右。
這點錢雖然不算多,但是對於他目前的情況來說,卻是至關重要。
有了這筆錢,王弘毅不僅各個工匠坊都可以開辦起來,學堂,講武堂也能夠繼續運作,並發展到兩鎮之地,就連最燒錢的情報機構——十三司也可以著手建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