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遵之又有心讓王弘毅培植自己勢力,於是直接封賞他為五品遊擊將軍,破虜都直接升級為破虜府,掌五千人兵馬,另兼五品長定府知府一職,從六品以下官職,都可由王弘毅自己決定,最後報給帥府就可以了。

因為整個長定鎮幾乎是王弘毅一手打下來的。

文陽鎮裡面其他幾個大將文官雖然也眼饞這塊蛋糕。

但對王遵之這個決議,卻不敢有任何反對意見。

王弘毅拿到長定府的便宜行事權力之後,便開始大肆封賞麾下文臣武將,那一批功績卓越的文臣,如薛遠,賴同義等人封為知縣,而柴嘉,賀仲,何勝這些武將,也一一封賞為都指揮使。

因為王弘毅設立的學堂時間還短,效果還沒有顯現出來,所以各縣的文吏就由他們各自便宜任命,然後打擊豪強,吸引流民,興修水利,種植糧食,實施王弘毅在太素縣和汲水縣的政策。

文官可以便宜行事,但是武將的兵員,王弘毅卻不會讓麾下自行招募,因為這會走上藩鎮的老路,形成牙將和牙兵,不利於王弘毅的統治。

所以王弘毅收回了招兵權,設立了新兵營,將一些受過傷不能上戰場的老兵放到新兵營裡做教官,對入伍的新兵進行操練。

操練之後,合格優秀的兵員,送到各大武將麾下。

而達不到標準的兵員,則被變成廂兵,送到各縣城,充當防衛力量,受縣尉節制。

哦,對了。

一些作戰勇勐,但受傷過於嚴重,已經不適合上陣的武官,則轉業為縣尉,或是進入廂兵體系。

這一政策的實施,讓王弘毅更加受到底層士兵的擁戴。

從氣運上來看,就是氣運雲氣沸騰,氣運大增。

王弘毅將這次俘虜和後期收攏而來的長定府總共七千六百名敗兵編入新兵營,按照五百人一營的標準,總共設定了十六個新兵營,分別安置在長定府和各大縣城。

新兵營除了每日對敗兵進行訓練之餘,就是不斷向他們灌輸忠誠王弘毅的思想,從而夯實王弘毅的統治根基。

這些人,在訓練幾個月之後,被輸送到各大衛都,將會成為忠實於王弘毅的軍事力量,而不是人身高度依附為軍事主官的牙兵。

愛閱書香

預計,在所有新兵營訓練完畢之後,王弘毅手頭上將會擁有五都7500名精兵,三百名見過血的精銳騎兵,總計7800兵力。

而文陽鎮內,不算王弘毅手中的兵力,總計有一萬左右的兵力,其中可能還有一些水分。

王弘毅一人的實力,已經可以抵擋藩鎮其他所有人的實力了。

如果是一般人的話,那一定會受到主君王遵之的猜忌,肢解,陷害。

但王弘毅是王遵之此時唯一的血脈,就不用擔心了。

相反,王弘毅越優秀,王遵之越開心。

他在見到王弘毅實施的新兵營政策之後,略一沉思,便對王弘毅這一策略深為讚許。

此時的他,已經不掩飾對王弘毅的感情了,同時嗣子大典正在有條不絮地推進著,將在垂正十二年六月六日舉行。

王弘毅由是有幾分得意,見到了吳思源。

吳思源對他輕笑,道,“王大人,你的擴張速度有點慢,你的實力有點弱,你要加快速度啊!”

王弘毅頓時沉默不語。

(感謝杯具茶几餐具,GQ1996,t貓,202106172059222422,月滿則虧,花火裡的塵埃,戰鬥中飛機等讀者的打賞,也感謝其他書友一直以來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