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這個電池束縛力量裝置,能用在核聚變上面。」【四臂金剛】提醒道。

吳思源聞言,眼前便是一亮。

核聚變,又稱核融合、融合反應、聚變反應或熱核反應。

核是指由質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在一定條件下(如超高溫和高壓),只有在極高的溫度和壓力下才能讓核外電子擺脫原子核的束縛,讓兩個原子核能夠互相吸引而碰撞到一起,發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質量更重的原子核(如氦)。

中子雖然質量比較大,但是由於中子不帶電,因此也能夠在這個碰撞過程中逃離原子核的束縛而釋放出來,大量電子和中子的釋放所表現出來的就是巨大的能量釋放。

這是一種核反應的形式。

原子核中蘊藏巨大的能量,原子核的變化(從一種原子核變化為另外一種原子核)往往伴隨著能量的釋放。

核聚變是核裂變相反的核反應形式。

目前,不可控的核聚變已經可以實現。

但是科學家想要達到的是可控核聚變。

一旦成功,核聚變就能成為未來的能量來源。

核聚變燃料儲量豐富,反應釋放的能量比核裂變多好幾倍,反應物幾乎無汙染,無疑核聚變是理想的清潔能源。

只是有一個問題,五十年前,科學家就說核聚變五十年內能成,五十年後,科學家還是這個說辭。

只因為可控核聚變需要的要求太高了一點。

因為核聚變反應發生的條件極度苛刻,反應過程必須配合極高的溫度和壓強。

核聚變可控的難題就是要約束等離子體。

在聚變發生時會產生極高的能量,所以不能在常規容器中盛放核燃料,不管什麼東西都會被高溫熔化。

要約束等離子體就只能使他在不接觸容器的前提下進行,目前的約束有慣性約束和磁約束,以及引力約束。

引力約束指的是太陽。

因為太陽無時無刻都在進行著核聚變,所以才會產生光和熱。

又因為它本身質量非常大,強大的引力對內的壓力抵消了核聚變產生的巨大的向外的壓力,形成了壓力平衡。

這個壓力平衡一方面使物質不會炸開來,一方面形成內部強大而穩定的壓力使核聚變得以發生。

除非太陽發生爆發,否則這種反應會持續進行,直到太陽無以為繼,變成另一種星體。

這種引力約束方法,人類無法做到,所以只有參考的意義。

人類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還是慣性約束和磁約束。

慣性約束!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F=,對質量為物體施加外力F,物體會獲得加速度a。慣性約束是用多臺超大功率鐳射器,對準封裝著核燃料的小球,同時發射鐳射。小球表面瞬間向外氣化,對內部產生反作用力,猛烈地擠壓核燃料,由於作用時間非常短,核燃料獲得的速度還來不及將其帶走,就已經被推到一起發生核聚變了。

當然,目前也是困難重重。

磁約束就相對簡單一些,因為核聚變產生的高溫等離體有上億溫度,任何物體碰到這溫度,都會直接氣化,找不到容器的情況下,科學家就想到,既然質子帶正電,那麼可以用磁場來限制質子運動,避免接觸到容器。

科學家因此發明了許多裝置裝置,其中,一種效果特別好的裝置叫作「託卡馬克「。

但也依舊沒有幫助人類實現可控核聚變的目標。

而現在,曙光出現在吳思源從哆啦A夢手中薅到的【凝雲瓦斯】上面。

吳思源想破腦袋都沒有想到,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