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聖王待遇(求訂閱月票)(第1/2頁)
章節報錯
荊州連著吳越之地。
那是現在朝廷所在。
朝廷的魏越是不會坐視荊州統一,因為這樣會危及到朝廷,到魏越,所以一定會千方百計阻止。
王弘毅如果朝荊州這邊攻擊,也勢必會引來朝廷的干涉。
所以王弘毅很早之前就定好,主攻秦地,拿下這片區域之後,蜀龍出關,這就進可攻退可守了。
但是沒想到,吳思源竟然讓他先攻打荊州。
這跟他原有的軍事計劃相違背。
王弘毅本想拒絕。
但吳思源給的太多了。
跨越一個時代的炸藥,在這個時代能發揮出怎麼樣的效果,王弘毅很清楚。
他猶豫了一下,終還是道,“可!”
“合作愉快!”吳思源笑了,“後續的炸藥我會運送過來,你小心安置,畢竟這東西的威力,你是知道的。”
說完吳思源就灑脫地走了。
王弘毅在其身後默默不語,等吳思源的身影消失在視線裡,他才自言自語道,“你到底是誰?”
沒人能給王弘毅這個答桉。
……………………………………………………………………………………………………………………………………………
垂正十三年十月。
又是一年秋收季節。
王弘毅在蜀地全面推廣吳思源提供的優質麥種。
雖然經過了兩三代代際衰退,但有了土法化肥,每畝小麥依舊能收三石半的麥子。
他經過大半年的修整,在蜀地開闢了近百萬畝田地。
最終掌握在他手裡的,有接近80多萬石糧食。
在這個情況上,每家每戶百姓仍然有餘糧。
垂正十三年十月十九日。
王弘毅下達王令,起兵,入荊。
為了這一天,王弘毅可是做足了準備。
如今的蜀軍,在整編了各地藩鎮的勢力之後,軍隊數量膨脹到了八萬。
王弘毅留兩萬兵馬,剩下六萬都出徵。
糧草和補給自然不用說。
為了運輸方便,王弘毅還在蜀地推廣了陶木罐頭工藝,損耗可比之前的運輸方式減少五分之一,龐大的基數之下,這就了不得了。
而蜀地各個郡縣的更卒營(就是新兵營)也已經訓練了好幾批青壯,也就是所謂的農兵,隨時可以給軍中輸送士卒,當然,也調撥了三十個更卒營隨軍而行,每個更卒營可以訓練士兵千人,他們的作用是就地訓練投降士兵,為的是更好地替蜀軍補充力量,達到越戰越強的目的,只要三個月,就可以將投降計程車兵或者亂兵徹底消化重整,變成正規軍,輸入各將軍賬下。
新建的軍械司每日每夜地在打造軍械,這主要是得益於奴隸營開礦——奴隸營主要來自山間族,原本王弘毅還以為會是負擔,結果發現貶成奴隸之後,反而有益自身發展。
現在蜀軍各種軍械充足。
像紙甲,這大半年來,都生產出了四萬套,基本保證了每一個士兵都能穿上紙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