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保險公司(求訂閱)(第2/2頁)
章節報錯
有一些中小型的保險公司,有很多人,活到現在,都沒有聽過它們的名字。
按照【二八法規】,這些中小型的保險公司日子過得不是很好。
因為我國的保險市場仍然處於一個尚未成熟的階段,並且保險作為金融下的一個支柱其發展與地區政策及金融市場發展有很大的關聯性,這就導致了一種情況,那就是我國的保險業發展不均衡,內陸地區和沿海地區、西部地區和東部地區的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相差甚大。
說白一點,就是經濟發展情況還不達標。
大型保險公司或許影響還不大,但是對於中小型的保險公司而言,由於產業規模有限、缺乏高階的人才、經營成本高、受地區經濟發展程度的影響,呈現從沿海地區到內陸逐漸減少,從東部到西部逐漸減少的情況。
而中小型保險企業規模也很一般。
在2020年一季度末的時候,全國的保險公司總資產為21.7萬億元,較年初增長5.6%。
其中,產險公司總資產2.4萬億元;人身險公司總資產17.9萬億元;再保險公司總資產4714億元;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總資產656億元。
但是呢,佔到全國保險公司百分之八十七以上數量的中小型保險公司裡面,中小型壽險公司的原保費收入和承保利潤在行業規模中,只佔比分別為13.5%和1.7%,中小型財險公司原保費收入和承保利潤佔比分別為13.4%和0.5%;
目前我國的中小保險企業的規模佔比仍然很小。
高情商的說法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低情商的說法是快做不下去了。
很多行業,都是靠規模來獲取盈利的。
規模越大,盈利越高,比如說快消品。
快消飲料行業,廠家一箱飲料的利潤可能不到2元,但靠著大規模的走量,就能獲取豐厚的利潤。
保險行業也是如此。
不過中小型保險公司的規模本來就低,自然,它們的利潤也高不到哪裡去。
資料顯示,市場份額位居前三位的財險公司的合計盈利約佔行業總盈利的80%。
剩下的百分之二十的利潤,就被150多家保險公司瓜分。
而其中,那些相對規模較大的保險公司,又拿走了其中大部分的利潤。
剩下的中小型保險公司,別說盈利了,能不虧損就很好了。
從資料來看,資本雄厚的保險企業的綜合成本率平均值為97%,屬於盈利狀態;中型保險公司為102%,在盈虧平衡點上掙扎;而小型保險公司的綜合成本率則高達109%,表現堪憂。
高情商說法是表現堪憂。
低情商說法就是虧到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