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101億元付費使用者。

這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新增外國使用者,就可以給【大象天氣】這款軟體帶來54億元人民幣的營收。

如果付費使用者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光這一個國外業務,就可以給【大象天氣】帶來65億元的營收,加上國內使用者的營收,【大象天氣】一年營收可以達到92億元。

這還是沒有算上廣告的營收!

如果算上廣告,【大象天氣】一年營收輕鬆突破百億元。

【大象天氣】哪有什麼運營成本,利潤率奇高,能達到百分之六十以上,也就是,光【大象天氣】這個小業務,就能給【超群集團】帶來六十多億元的淨利潤。

是淨利潤!

【超群集團】不是上市公司,【大象天氣】業務雖然獨立出來,但也沒有上市,所以都沒有對外披露運營情況。

但有些資料,有心人專門去了解的話,也就可以瞭解個七八成。

【大象天氣】現在行情如此火熱,蘊含利潤驚人,自然吸引了很多人加進來,想要分一杯羹。

【大象天氣】的獨有演算法他們破譯不出來,但是【大象天氣】又不是人工智慧程式,沒有演算法就只能望洋興嘆。

【大象天氣】演算法弄不到,但是【大象天氣】的資料卻是可以輕鬆採錄。

只要設計一個專門的程式,實時採錄【大象天氣】的資料,進而上傳到自家的天氣軟體上,那麼,他們也可以對外宣傳自家的天象軟體精準度十分之高。

事實上,他們也是這樣做的。

不過大多數這類公司並沒有大張旗鼓地宣傳,畢竟這事情不光彩,而且,天象軟體只是他們業務之中的一塊小拼圖而已,自然不會大費周章,吃力不討好。

但是,有一家天竺新成立的小公司,卻很高調。

它投了很多廣告在各大社交媒體上,宣稱其自家開發出來的天象軟體【onon】,用了獨特的天象混沌演算法,其預測出來的天氣情況,精準度比華國的【大象天氣】還要高,重點是,【onon】不收費。

這家小公司的ceo還在歐美的社交媒體主題上大肆抨擊【超群集團】,認為其死要錢,完全沒有一個大集團應有的社會責任性。

該ceo托馬斯說,雖然自家公司只是一個小公司,但卻不會向使用者以月費的名義索取金錢,而是會用其他方法獲取企業經營利潤,以保證使用者良好的體驗感。

什麼叫良好的體驗感?

就是跟使用者收錢的軟體就沒有體驗感。

免費的軟體才是最香的。

毫無疑問,該ceo出挑的言語為其贏來了大量的曝光,再加上一些人士的共同默契——打壓【超群集團】,於是偷偷在暗中推波助瀾,增加熱度。

不出意外,這家小公司的氣象軟體【onon】火了。

很多【大象天氣】的付費使用者發現,【onon】的天氣預測跟【大象天氣】的預測幾乎沒有差別——差別也只是頁面排版的不同。

但是【大象天氣】收費,而【onon】不收費。

雖然【大象天氣】一個月的月費並不高,不過1美元。

不過這不是月費多不多的問題,而是……收不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