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嵐】的初始性格設定,如果你想有所變化,可以對它的初始性格進行設定,設定之後,它就不是這樣的回應了。”黃育平又說道。

眾人心裡震動,抬頭看向【小嵐】的人物形象。

只見它眼神裡隱隱有淚光閃動,讓人看了,就忍不住心疼。

柳正思驚歎一聲,露出難以言喻的笑容,道,“如果不是早知道它本身就是一個人工智慧,可能我都會把它當做一個活生生的人來看。”

“金總,【小嵐】已經突破了圖靈測試了吧?”柳正思遲疑了一下,旋即用十分肯定的語氣問道。

圖靈,英國數學家、邏輯學家,被視為電腦科學之父。

1931年,艾倫·圖靈進入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畢業後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1936年,圖靈向倫敦權威的數學雜誌投一篇論文,題為【論數字計算在決斷難題中的應用】。在這篇開創性的論文中,圖靈給【可計算性】下了一個嚴格的數學定義,並提出著名的【圖靈機】的設想。

【圖靈機】不是一種具體的機器,而是一種思想模型,可製造一種十分簡單但運算能力極強的計算裝置,用來計算所有能想象得到的可計算函式。

【圖靈機】與【馮·諾伊曼機】齊名,被永遠載入計算機的發展史中。

1950年10月,圖靈又發表另一篇題為【機器能思考嗎】的論文,成為劃時代之作。也正是這篇文章,為圖靈贏得了【人工智慧之父】的桂冠。

而【圖靈測試】指的是測試者與被測試者(一個人和一臺機器)隔開的情況下,透過一些裝置(如鍵盤)向被測試者隨意提問。

進行多次測試後,如果機器讓平均每個參與者做出超過30%的誤判,那麼這臺機器就透過了測試,並被認為具有人類智慧。

【圖靈測試】問世後一直沒有機器能夠透過,直到2014年6月7日,在英國皇家學會舉行的2014圖靈大會上,聊天程式“尤金·古斯特曼”冒充一個13歲烏克蘭男孩,回答了評委一系列問題後,有33%的評委被其騙過。至此,沉寂了半個多世紀的【圖靈測試】,終於首次有人工智慧透過了。

黃育平淡定地點點頭,道,“透過了。”

“有多少評委做出了誤判?”柳正思問。

姚棟也轉頭過來。

就連螢幕裡的【小嵐】也一副傾聽的樣子。

黃育平目光掃過全場,最後在沉默的【金剛】身上多停留了幾秒,眼眸深處閃過佩服之色,這才得意地宣佈道,“89%的評判做出了誤判!”

“事實上,如果我們不告訴評委正在進行【圖靈測試】,或許這個比例還會更高。”

毫無疑問,越高比例的誤判,代表著人工智慧的智慧度越高。

【小嵐】,或許真的可以把它當做一個真正的人類來看待了。

柳正思回頭看向大螢幕,只見大螢幕裡,【小嵐】的嘴角微微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