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掛了三天,熱度都沒有消減下來。

這背後要是沒有貓膩,黃育平第一個不信。

【亞里巴巴】和【京東】的代表最近上門的談判態度很強硬。

他們說,事實證明,【試鏡】軟體解決的是一個偽剛需的問題,它適合在巨頭的體系裡發光發熱,但是不適合單打獨鬥,如果一直這樣下去的話,【試鏡】只會成為【超群集團】身上的毒瘤,只會吸血,不會創造價值。

因為出現這個時間,【亞里巴巴】和【京東】的代表認為看到了【試鏡】的軟肋,給出地報價比之前低了百分之三十,而且一副形式不好,還會繼續降價的樣子。

這幾天,也有其他的網際網路企業或者風投機構過來謀求合作,不過他們給出的條件,比【亞里巴巴】和【京東】給出的條件還要差,還要苛刻。

對此,吳思源的反應只有一個——【滾】!

他又不缺這點錢。

他對錢不感興趣。

各個企業的談判代表聽到這個終止談判的答覆,都楞了一下。

老實說,雖然他們這段時間一直以來都批評【試鏡】的前景,但他們也是最想達成合作的。

尤其是幾個電商企業。

吳思源控制下的【超群集團】如此強硬的,大大出乎了他們的意料。

他們嘗試接觸了一下,並提高了價碼,但得到的都是終止合作的答覆。

他們這才死心,知道【超群集團】是認真的,一個個心底裡罵娘地離開陽城,回自己公司覆命,商討下一步的策略。

而此時,吳思源正很平靜地看著【試鏡】的後臺。

資料顯示,【試鏡】軟體更新升級之後,原本超過三千萬的裝機量直線下降,上演了一個高臺大跳水,目前留存率只有一千一百萬。

這一千一百萬當中,付款使用者不到三十萬,只有二十九萬多一點。

而這付款使用者當中,百分之九十一是月卡使用者,百分之八點一是季卡使用者,剩下的百分之零點九才是年卡使用者。

全部付款使用者加起來,也就是540萬多。

如果這些客戶不流失的話,那麼一年就是6480萬。

扣掉各種運營成本,稅收成本,人力成本等等,都不知道是賺是虧!

因為網際網路很多產品都是具有【邊際效應】的,即使用者量越多,其成本也就越趨向於無。

比方說在2015年興起的共享單車。

在僅生產第一輛的時候,其公司花費的成本是極大的,它包含:設計費、電話費、路程費、人工費等等等等……

但是,在生產第100輛的時候,單車的成本就低很多了,在不創新的前提下,只要複製就可以了,而如果在生產第1000輛的時候,那成本就更低了,這就是經濟規模帶來的效應。

電商企業也是如此。

其使用者越多,其成本就越多,因為寬頻,伺服器,電費成本幾乎是固定的。

500萬人是這個成本,1000萬人也差不多是這個成本。

但是帶來的收益卻是翻了幾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