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超群集團】,可謂家大業大,各大業務遍佈全國,部分業務更是擴充套件到了海外。

吳思源是不可能像幾年前那樣事事親為。

哪怕有人工智慧在暗中輔助也一樣。

吳思源就是有三頭六臂都忙不過來,也沒有必要這樣做。

他現在做的就是把握戰略發展方向,剩下戰術執行方面的,都交給手下管理去完成了。

就像這次豬價戰爭。

吳思源在2019年1月份的時候定下基調後,就全權交給了關學列和蘇世賢兩人負責了。

然後他本人,帶著何佑曼,就已經飛往了東北。

東北地區,古稱冀青二州,是華國東北方向國土的統稱,土地面積14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2億。

東北地區自南向北跨中溫帶與寒溫帶,屬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季溫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nm降至300mm以下,從溼潤區、半溼潤區過渡到半乾旱區。

水繞山環、沃野千里是東北地區地面結構的基本特徵,土質以黑土為主,東北平原所擁有的黑土地是世界三大黑土地帶之一,其地力之肥沃令人瞠目,過去在北大荒有句話叫做“抓把黑土冒油花,插上筷子也發芽”,雖然是誇張了點,但東北土地的肥沃的確是真的。

在歷史上,江浙和湖廣曾經是華國最大的糧倉,有【蘇湖熟,天下足】,【湖廣糧食養天下】之說,但現在已經發生了改變,東北躍居為中國最大糧倉。

東三省糧食總產量為11874萬噸,約佔全國糧食總產量的20%,遠超江浙的4307萬噸和5583萬噸。

當然,這是建立在【超群集團】和國家合作,共同開發的鹽鹼地還沒有成功的情況下。

鹽鹼地一旦開發成功,釋放出一兩億畝的可適宜耕種土地,那麼全國最大糧倉的殊榮,可能還會有變化。

不過目前,全國最大糧倉毫無疑問就是東北地區。

東北地區種植出來的東北大米,在全國都享有盛名。

東北大米是粳米,主要種植於東三省的廣大平原地區,種植在極其肥沃的黑土地中,吸收了足夠的氮、磷、鉀等多種礦物元素,陽光雨露充足,又有純淨無汙染的灌溉用水,生長週期一般五個月左右。

真正的東北大米粒形短圓,長寬比約為1.6:1,腹白少,膠質率高,米色清亮透明。

獨特的地域優勢,保證了東北大米獨有的高品質。

不過東北成也由於其獨特的氣候地勢,困也困於其獨特的氣候地勢。

東北苦寒的天氣,導致東北大米只能一年一熟。

而南方一年兩熟十分常見,一年三熟也有。

東北大米一般五月種植,十月收割,而十一月份到次年的四月份,東北的田地裡,都是光溜溜的,什麼農作物都種植不了。

因為太冷了!什麼農作物都活不成!

而南方的田地,種完早稻可以種晚稻,至不濟還可以種點別的東西,反正總能活下來。

但在東北,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在東北,農民沒有幾十幾百畝的土地,光靠種地是完全賺不了錢的。

別看種地好像很簡單,種子丟下來,除除草,施施肥,就可以了,成本不高。

但實際上,種地各個環節都要錢,首先是土地承包費,種水稻的土地承包費,每畝一般在600700左右,按650元計算,一百畝就是65000元。

種子大概5.5元一斤,每百畝土地需要種子1200斤,這又是7200元種子,這還不算大棚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