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生物選育,生物油田,金屬果實(第2/3頁)
章節報錯
這樣一來的話,吳思源確實會獲得無與倫比的影響力,但別的不說,他一手建立起來的【超群集團】肯定要被人一口吞掉的,就連他,也會被限制了自由。
這種方法,吳思源想都不想,肯定是不會取的。
所以還是要用生物選育的方法來解決【油瓜】產量的問題。
一般來說,生物選育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常規選育。
農作物常規育種是在大面積或大量的植株中進行篩選,從中發現有優良性狀的植株後,再逐年培植、逐年篩選,直至得到品質優良、性狀穩定的新品種為止,一般需要3到4代以上的時間。
如現實世界,美國伊利諾斯州農業試驗場,研究選育出的一種玉米,使群體蛋白含量的平均值從10.95%,增加到26.60%,整整耗費了70年的時間!
所以說,一位農業專家一生中能夠培育出一個良種也就很不簡單了。
常規育種利用的是自然發生的突變,稱為“自發突變”,要很長時間才能發生。
人為地利用物理、化學等因素也可以起基因突變,稱“誘發突變”,這種突變有可能在短時期內發生。利用誘發突變培育良種,稱“誘變育種”。
這就是第二種選育方法。
誘變育種有化學誘變、核輻射誘變、光誘變等,鐳射育種屬於光誘變的一個新的分支。
最簡單的鐳射誘變適用於顆粒籽種,如小麥、水稻、穀類、籽播蔬菜類等。其方法就是選用合適的波長、功率和時間對籽種直接進行照射,然後播入土壤按常規方法培育,從中選出有異變特徵的植株,以獲得所需的新品種。
比較複雜的鐳射誘變育種就要麻煩一些。
以西南師範大學培育甜橙為例,該大學是從1975年開始用氦—氖、汝玻璃、氦-鎘等鐳射器對錦橙進行誘變育種的。他們將經鐳射照射的3200個幼芽,高接於20年生錦橙樹冠外圍斜生層上,對長出的初生枝保留基部4至5個芽進行短裁修剪。
因為大多數突變通常都侷限在初生枝基部的5至10個芽內,1978年高接的枝序結果後,分別進行果實的品質分析和鑑定,從中篩選出變異較大的8個枝序。
1979年從這8個枝序上取芽,再次高接於18年生的成年結果的紅桔樹冠外部,獲得鐳射照射的第二代。
1982至1985年逐年結果,顯示出遺傳穩定性。1986年透過鑑定,終於育成了早熟、多糖、少核的甜橙新品種。
鐳射在培育動物新品種的工作中,則是利用了生物遺傳工程技術。把兩種不同種類的生物細胞融合在一起,構成另外一種新細胞,就製造出了另外一種新的生物體。
如用鐳射微束給稱為“龍角”的蠶卵細胞打孔,然後從中注入稱為“黑縞”蠶的某種染色質溶液,經過孵化培育,就得到了具有特殊性質的新品種蠶。
不過這是另外一種情況了。
無論是常規選育還是誘變選育,最關鍵的一項因素就是時間。
而【生命之泉】可以幫吳思源極大地縮短這個選育的時間。
【神農角空間】能查探出種植植物的屬性情況,也能幫他最快速度將具有優良性狀的實驗作物篩選出來。
何佑曼有另一項研究任務,所以對【油瓜】進行選育這件事情,吳思源就自己做了。
一滴滴稀釋過的【生命之泉】滴下去,一株株【油瓜】就蓬勃長了出來。
其中產瓜數量最多,汁水最豐富的【油瓜】種子,就被挑選出來,進行新一輪的種植,然後再篩選。
原本需要幾十年,上百年的時間,才能培育出來的優良種【油瓜】,就在極短的時間內,被吳思源弄出來。
單株【油瓜】上,最少會結五個【油瓜】,六個,七個也不少見。
平均每公斤【油瓜】,可獲得生物汽油0.65公斤。
一個【油瓜】平均重達5斤,體積大的話,能達到7、8斤。
按照一株【油瓜】結果5個來計算,可獲得生物汽油8.125公斤,大概就是10升左右的汽油。
按照2016年的95汽油,一升是6.46元,10升就是64.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