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熱心的牧民(第1/2頁)
章節報錯
吳思源頂替了許靈均的身份,但他雖然解除了勞動教養,但這不代表他可無所事事。
事實上,他依舊要跟牧民們一起,每天出去放牧,每晚回來餵馬。
在這裡,牧民們教他騎馬,教他跟馬溝通,教他放養馬群。
就像電影改編的小說《靈與肉》上面說的:
清晨,太陽剛從楊樹林的梢上冒頭,銀白色的露珠還在草地上閃閃發光,吳思源就要把馬棚的柵欄開啟。
牲口們用肚皮抗著肚皮,用臀部抗著臀部,爭先恐後地往草場跑。
土百靈和呱呱雞發出快樂的和驚慌的叫聲從草叢中竄出。它們展開翅膀,斜掠過馬背,像箭一樣地向楊樹林射去。
吳思源騎在馬上,在被馬群踏出一道道深綠色痕跡的草地上馳騁,就像一下子撲到大自然的懷抱裡一樣。
草場上有一片沼澤,長滿細密的蘆葦。
牲口們分散在蘆葦叢中,用它們闊大而靈活的嘴唇攬著嫩草。
在沼澤外面,只聽見它們不停的噴鼻聲和嘩嘩的趟水聲。
吳思源在土堆的斜坡上躺下,仰望天空,雪白的和銀白的雲朵像人生一樣變化無窮。
風擦過草尖,擦過沼澤的水面吹來,帶著清新的溼潤,帶著馬汗的氣味,帶著大自然的呼吸,從頭到腳摩挲遍他全身,給了他一種極其親切的撫慰。
吳思源伸開手臂,把頭偏向胳肢窩,他能聞到自己的汗味,能聞到自己生命的氣息和大自然的氣息混在一起。這種心悅神怡的感覺是非常美妙的,是吳思源在以往幾個世界都體驗不到的感覺。
它能引起他無邊的遐想,認為自己已經融化在曠野的風中;到處都有他,而他卻又失去了自己的獨特性,代之以對生命和自然的熱愛。
中午時候,馬匹一頭頭從蘆葦叢中趟出來,帶著滾圓的肚皮,抖擻著鬃毛,甩動著尾巴驅趕馬虻和牛蠅。
馬匹們會信賴地、親暱地聚在吳思源周圍,用和善的大眼睛望著它們的牧人。
在正午的陽光下,遠方,雲影在山腳下緩緩地移動;沼澤裡,一種叫“水牛”的水鳥也感到了炎熱,開始用嘴對著蘆根咕咕地鳴叫。
這裡,不僅有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蒼茫,而且有青山綠水的纖麗。他油然感到了一種滿足:生活,畢竟是美好的!
有時,陣雨會向草場撲來,它先在山坡上垂下透明的、像黑紗織成的帷幕一樣的雨腳,把燦爛的陽光變成悅目的金黃色,灑在廣闊的草原上。然後,雨腳慢慢地隨風飄拂,向山坡下移動過來。不一會兒,豆大的雨點就斜射下來了,整個草原就像騰起一陣白濛濛的煙霧。
在這之前,他必須把放牧的馬群趕到林帶裡去。他騎在馬上,拿著長鞭,敞開像翅膀一樣的衣襟,迎著雨頭風,在馬群周圍賓士,叱呵和指揮離群的馬兒。
在牧場上,吳思源認識了好些人——愛說笑的郭蹁子,郭蹁子務實能幹的老婆,場部的老王……
而在夜裡,他就回來自己的院子裡,就著昏黃的燈光,繼續忙碌。
收拾好屋子的衛生環境之後,吳思源接下來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將這殘缺的圍牆蓋好。
不然人來人往,什麼都看見了,搞得他一點隱私性都沒有,有時候想從【神農角空間】裡面拿東西,都不方便。
同時,吳思源也想多蓋幾間屋子。
最起碼,把廁所給蓋起來,不然洗澡、如廁就是一個大問題。
但蓋院牆和蓋屋子,都需要材料。
這個時代可沒有後世應有盡有的各類材料。
就算有,吳思源也沒有足夠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