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子那麼小,蟲子那麼多,怎麼抓呀?

而生物防治的效果也不好。

桃瘤蚜就像找到【失樂園】一樣,在蟠桃果園裡肆無忌憚地生長著。

這個時候如果不噴農藥,那麼將來果園的產量必定會大受影響。

可是噴了農藥,就不再是有機水果了,違背了【陽城神農果業有限公司】建立這個蟠桃果園的初衷!

蘇世賢是愁壞了,頭髮掉個不行。

最後問題反饋到吳思源這裡。

吳思源也去了桂省蟠桃果園裡看了,【偵測靈光】之下,確實大半個蟠桃果園裡面閃爍著桃瘤蚜微弱而頑強的生命之光。

蘇世賢說的沒錯,不噴農藥已經很難解決這個氾濫開來的桃瘤蚜。

但是噴了農藥之後,蟠桃果園又沒有了存在的意義。

吳思源也是陷入了為難之中。

他多次召開公司管理層會議,群思群策,但都是一籌莫展,毫無頭緒。

一次,林美儀恨恨地說道,要是有一種大量吃害蟲的益蟲或者植物該有多好啊!

說者無心,聽者卻是有意。

益蟲就算了,瓢蟲、草蛉、食蚜蠅、蚜繭蜂這些都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但是植物的話……

大自然擁有神奇的力量,孕育了許多稀奇的生物。

一般情況下,植物都是處於受害者的階段,就是在生長過程之中,會受到很多“惡霸”害蟲“欺負”!

少數植物可能比較有性格,會有一些反抗的手段,但這些手段都是驅除為主。

但是,有一些植物,卻是身份反轉,從【受害者】,變成【加害者】,從被動吸引,到主動勾引。

而其中,最負盛名,最受人瞭解的就是捕繩草,豬籠草了。

捕蠅草,是原產於北美洲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種非常有趣的食蟲植物,它的莖很短,在葉的頂端長有一個酷似“貝殼”的捕蟲夾,且能分泌蜜汁,當有小蟲闖入時,能以極快的速度將其夾住,並消化吸收。

因為葉片邊緣會有規則狀的刺毛,那種感覺就像維納斯的睫毛一般,意思是【維納斯的捕蠅陷阱】,另外它還有【蒼蠅的地獄】這個別名。

捕蠅草被譽為自然界的肉食植物。

而豬籠草屬於熱帶食蟲植物,原產地主要為舊大陸熱帶地區,其擁有一個獨特的吸取營養的器官——【捕蟲籠】。

捕蟲籠呈圓筒形,下半部稍膨大,籠口上具有蓋子,因其形狀像豬籠而得名。

豬籠草葉的構造複雜,分葉柄,葉身和卷鬚。卷鬚尾部擴大並反捲形成瓶狀,可捕食昆蟲。

瓶狀體的瓶蓋復面能分秘香味,引誘昆蟲。瓶口光滑,昆蟲會被滑落瓶內,被瓶底分泌的液體淹死,並分解蟲體營養物質,逐漸消化吸收。

吳思源獨自購買了一批這些食肉植物的植株,開始做起研究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