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名流的一個晚宴裡。

一群衣冠楚楚的上流人士,手持香檳,圍著吳思源,聚精會神地聽著吳思源侃侃而談,“……短期內雖然很有發展,但是發展過快,就會在一年後使股票貶值。”

一個金髮碧眼的白人男子反駁道,“不會,我們自有分寸。”

“能抑制過度擴張?”吳思源問。

隨即他自信地反駁道,“不會的,人常常失去分寸。”

“不自量力。”吳思源笑著總結道。

“看看稱霸一時的國家吧,葡萄牙曾經擁有龐大的艦隊,現在只有鱈魚和劣質安全套……”

在場的人聽了忍不住笑了。

“還有英國人,現在只在自己的小島上擺弄燕尾服,沒人會知足的。”

在場的人笑得更大聲了。

“有了大片土地,大筆錢也不滿足,非要在冬天去攻擊俄國,沒人想靠利息來過活!”

對於吳思源來說,隨便說點後世爛大街的理論,都能讓在場的各行業精英們耳目一新,仔細一想,又覺得十分有道理。

可以說,吳思源在這裡是如魚得水。

2002年9月。

吳思源在香港又呆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這段時間以來,吳思源的股市賬戶上,資金量已經達到了十億美元之多。

本來【四臂金剛】還可以賺得更多的。

但是吳思源讓【四臂金剛】控制了一下它的賺錢能力。

差不多就得了!

十億美元可以讓整個金融圈把他當做天才,股神。

但是一百億美元,五百億美元,那麼吳思源收穫到的,只有一顆冷冰冰的子彈。

因為吳思源賺錢了,那麼總要有人虧錢。

而虧得最多的,無疑就會是華爾街了!

所以吳思源適可而止。

但就算如此,整個香港以及世界範圍內的金融圈人士,也記住了【胡學軍】這個名字。

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裡。

吳思源收到了五家世界頂級投行的加盟邀請,券商提升了他的融資額度。

有多家報紙雜誌刊登了他的訊息。

兩家世界頂級的雜誌想要採訪吳思源,當然,吳思源拒絕了。

不過它們依舊刊登了有關吳思源的文章,並且還上了封面。

最後,是華爾街的一個大佬,一家頂級私募基金經理布蘭特發來的見面邀請。

布蘭特管理著一家超過五百億美元的私募基金,在華爾街也有幾分名聲,這些年為他的投資人帶來不俗的收益。

老實說,布蘭特並不是邀請吳思源的人當中分量最重的一個。

但吳思源卻接受了他的,並準備不遠千里,飛到美國去他會面。

原因無他,因為布蘭特還有另外一個身份,美國公司iic的董事。

iic,全稱是intercont &nent corporation,它是美國最大的跨國投資公司,在多國設立有分公司,擁有很強的國際影響力。

介紹起來可能很麻煩,但只要記住一點就可以了。

許如雲是這家公司中國分公司的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