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新問題(第1/2頁)
章節報錯
畢竟【麗團外賣】在1月份的時候拿了33億美元,【吃了麼】在4月份的時候,拿了12.5億美元。
跟它們比起來,【千度外賣】這3億美元,簡直是小兒科。
倒是在2016年7月中旬的時候,【神農果園】和【千度外賣】宣佈達成戰略合作,【神農果園】獨家上線【千度外賣】平臺一事,在資本市場裡引起了一些議論。
畢竟,時至今天,【神農果園】也是一家自帶流量的網紅果園,其店內的水果質量一流,口感獨特,有不少的忠實客戶。
而且這些忠實客戶大多是高質量的客戶,消費力很強。
果不其然,【神農果園】幾百家門店剛上線【千度外賣】沒幾天,直接為【千度外賣】帶來了上萬張高客單價的日均訂單,間接帶來幾萬張餐飲或者奶茶的日均訂單。
這些客戶,以前都是在【麗團外賣】上面買了【神農果園】的水果,就順勢在平臺的其他餐飲客戶那裡點了午餐或者晚餐。
這些客戶大部分是不差錢的主兒,一點外賣就是四五十元起步,上百元,幾百元的外賣單也不少見,甚至還有上千元的訂單——嗯,那是為公司加班人員點餐的老闆。
商家也樂於見到這種訂單,接單或者配送都比較積極。
可能唯一不積極的就是【千度騎手】了。
對他們來說,同樣的地址,10元訂單是幾元錢的配送費,100元,500元的訂單也是幾元錢的配送費,但之間付出的勞動力成本會不一樣。
騎手也是人,他們自己心裡也是會算賬。
不過相比於訂單金額太大,沒單才是最難熬的,所以這些騎手也能勉強接受。
【千度外賣】在華南地區的日均訂單上漲了,但相應的,【麗團外賣】的日均訂單就下降了。
下降的趨勢還是比較明顯的。
甚至有一個區域,【麗團外賣】的市場領導地位,還被【千度外賣】後來居上了,搞得那個區域負責人被拉去辦公室,給城市經理做檢討,下軍令狀。
【麗團外賣】覆盤之後,就知道原因出在哪裡了?
【神農果園】!
【麗團外賣】的管理者想過【神農果園】的離開,會帶走一些消費者,但他們還是低估了【神農果園】這個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號召令。
之前在公眾號訂單,只有水果一種選項,而且點餐流程很不流暢,體驗很差,所以沒有對他們的市場造成衝擊。
但進入【千度外賣】之後就不一樣了,三家外賣平臺都差不多,區別就是運營而已。
【神農果園】一上線【千度外賣】平臺,那些【水果忠實愛好者】立刻就跟走了,是毫不拖泥帶水的。
從目前來看,已經給【麗團外賣】每天帶來5、6萬張訂單的流失,而從趨勢來看,還沒有停止的樣子。
更過分的是,流失的客戶都是高客單價客戶,是【麗團外賣】內部十分重視的顧客群體,現在……跑了!
【麗團外賣】實在沒想到後果這麼嚴重,一家非剛需品的水果店,居然有這麼大的粘性,但是懊悔已經來不及了。
【麗團外賣】有心跟【神農果園】重新合作,什麼條件都可以談,不籤獨家,降低抽成費用,各種政策支援,但人家【神農果園】已經完全不信任對方了,過去就是吃閉門羹,見都不見對方一眼。
【麗團外賣】無奈,只得回去,把那個搞砸了這件事情的原品牌負責人拉出去臭罵一頓。
是的,那個態度強硬的品牌負責人,已經被【麗團外賣】內部降職了。
只是臭罵有用的話,世界上借酒消愁的人就不會這麼多了。
回到吳思源這邊。
手中的無名戒指也再度積蓄了穿越的能量。
與【千度外賣】達成戰略合作,【快購】在【千度外賣】技術人員的除錯下,使用體驗越來越好。
【神農果園】的日均營業額恢復正常,並還有所增長。
【神農特飲】的廠家也順利收購,【桃花元】的生產也進入準備階段。
其他專案的進展也都是十分順利。
似乎一切都很好。
然而,突然有一天,黃育平就向他報告,說收到合作商的舉報,舉報桂省農業公司那邊的一個採購總監,向其索賄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