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佈局水果上游行業(第2/2頁)
章節報錯
【神農果園】擴張的速度很快,站在公司副總蘇世賢的角度,他不是不贊同吳思源的想法,縱觀業內同行,任何一家中大型的水果連鎖企業,都有自己直屬的水果生產基地,要不就是用訂單農業的形式,將很多果農變成自己的固定水果生產商,直採基地,從而獲取高質量,低成本的水果。
只是【神農果園】擴張的速度有些快了,他希望能放慢一下腳步,夯實基礎。
吳思源聽了,轉頭望向財務主管林美儀,出聲道,“林主管,我們公司現在的資金情況是怎麼樣的?”
“公司目前擁有自己221萬元,其中有大約80萬元是公司固定支出,流動資金只有130萬元左右。”林美儀說道。
130萬元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是一筆鉅款。
但對於農業投入來說,卻是杯水車薪。
土地流轉,樹苗肥料,農機人工等等環節,都需要花錢,而且要花不少的錢。
所以,蘇世賢才有這種“緩一緩”的想法。
吳思源卻知道緩不下去了,因為單靠水果批發市場的採購,是越來越拿到好貨了。
而他【神農角空間】的存貨也快要被掏光了。
如果想要繼續維持【神農果園】高品質的水果現狀,那麼損耗率就會大幅上升,直至吞掉公司s的利潤。
所以佈局水果種植行業已經是刻不容緩了。
當然,將手延伸進入水果的種植行業,吳思源也是存了進一步增加自己影響力的念頭。
別忘了,他的【神農角空間】還有“二級種子最佳化”的功能,益植百分之二十五,就意味著同樣的種子,別人一畝收穫1000斤,吳思源這邊一畝收穫1250斤。
基數一旦打起來,這就是一個非常恐怖的資料,可以說,不考慮其他條件的情況下,毛利率要比其他的果農要高出百分之二十五。
當然,現實情況肯定是沒有這麼高的。
但可以保證他在水果種植領域的絕對優勢。
有這樣的“金大腿”,吳思源的信心比蘇世賢和林美儀要強多了。
所以他道,“我知道,建立水果生產基地投入大,對公司現有的資金鍊會有很大的壓力。不過萬丈高樓平地起,我們並不是立刻就要拿出幾百萬,幾千萬進行投資。”
“我們可以先從小的做起,建立起小型的水果生產基地,一步步積攢經驗,為我們之後大規模投資做好準備。”
“同時,我們也要同其他水果批發一樣,到果農的田間去,去直接採購水果,獲得一手貨源。”
【神農果園】也必須培養自己的水果採購,不然的話,光靠吳思源一個人在忙活,把他累死都忙不完。
雖然初期的話,這些水果採購的水果品質肯定沒法給擁有【偵測靈光】的吳思源一個人比,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能力也會有所提升,損耗率肯定也能下來。
到時候,吳思源才把好最後一道關就可以了。
這樣一來,吳思源才能輕輕鬆鬆賺大錢,不用累死累活,比打工人還要累!
“關經理,你組織研究一下,到時候給我一份可行性的報告。”吳思源釋出任務道。
“是,吳總!”老闆都這樣說了,蘇世賢也只能執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