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思源的對策也很簡單,明正軍規,斬首示眾!

他要的是一隻令行禁止的軍隊,而不是一隻弱旅。

不過士兵的辛苦吳思源是看在眼裡的,他把【神農角空間】裡部分珍藏的蟠桃拿出來,碾壓分在每日的食物當中,給士兵吃下。

蟠桃有健元補氣的功效,雖然每一個士兵吃的不多,但是多多少少都會有效果。

就這樣,持續練了半年,配合著剿匪的實戰,吳思源終於練出了他想要的勁旅。

以屯田營和戰兵營為主幹,還有其他的組織單位被吳思源建立起來。

比如說,張無忌領導下的醫療組。

張無忌被吳思源說動,加入他的隊伍,並在吳思源的安排下成立了醫療小組。

他培養的醫療人員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面向百姓的藥師,一種是隨軍的軍醫。

同時,張無忌還在吳思源的命令下,大批次地製作行軍散,金瘡藥這些適應於戰場的物資。

另外還有宣講組。

宣講組主要是用來掃盲的,以及吳思源用來對民眾進行科學教育的機構。

因為時代侷限性的問題,掃盲最先的物件,只能是吳思源手中的戰兵營士兵,後來逐漸擴大到屯田營。

吳思源不求他們一個個才高八斗,只要能識得幾個大字,知道自己名字,讀懂數字,以及知曉一些基本的常識道理就可。

吳思源是把他們當做以後擴張的種子來看的,一個個寶貴得不得了。

在醫療組和宣講組之外,還有三個機構是比較重要的。

一個是住建營,主要是用來規劃城建,修建城牆防禦工事的機構,有點相當於工兵營。

另一個則是研究所,研究所蒐羅能工巧匠,主要研究的就是吳思源發下去的幾個課題。

一是簡易水泥。

二是土法化肥。

三是火藥。

四是土法煉鋼。

五是……

這些課題都是吳思源以前看網文的時候看到的,因為比較模糊,很多隻要一個大致的概念,所以只能發揮集體的力量,希望這個時代的“科學家”能幫他解決。

吳思源已經承諾了,誰能解決一個課題,官位虛席而待。

在官本位的古代社會,這絕對能讓這些能工巧匠瘋狂!

最後一個機構就比較隱秘了,是情報司,秘密進行,直接聽屬吳思源本人。

雖然一開始磕磕碰碰的,但再怎麼艱難都要建立起來。

情報的作用,是十分關鍵的,甚至能直接決定一場戰爭的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