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永遠是熱鬧的。

德芸社一行人的離開,只不過其中一場熱鬧結束罷了。

但毫無疑問,唐雲風這個名字,在杭城已經留下了一道印跡。

2006年的6月份,在《超女》和《彩鈴》的夾縫中,狠狠地劃下了一道。

而他代表的是,在這座古老的城市,久無動靜的傳統藝術……相聲。

藝人,有時跟蒲公英,或是行走僧,並沒有太多的區別。

雁過留聲,人過留名。

多少傳統的技藝,都是靠這樣傳播開來的。

當然,對於相聲的傳播,對於唐雲風的傳播,也不僅僅限於杭城。

相聲專場一結束,活動現場的圖片、小影片,便開始流傳到了網上。

內容不多,但資訊量著實不少。

觀眾數量、現場氛圍、演出曲目、活動影響……

整個給人的感覺,完全火爆得半點不像相聲演出。

於是,相聲門不少人震驚了。

終於還是讓這個小輩給辦成了,而且還辦得有聲有色,簡直比郭德剛的場子還熱鬧。

這如何使得?

很快,唐雲風的風評,又變成了贊、毀參半。

說人是非者,本是是非人。

可悲,可笑!

唐雲風對此,並未理會。

他從杭城回來,除了必須的相聲、口技、大鼓功課外,剩餘的所有時間都紮在了評書裡。

照目前的形式,巡演的第二場,籌劃起來會更困難。

即便他不清楚到時的困難是什麼,但他知道,它一定存在。

說到底,還是底氣,或者說是名氣不足。

缺少一個足以支撐他,響名全國的平臺。

既然一時半會兒不得成行,又有王慧和李富貴在幫忙籌劃,他便乾脆不管了。

幾天過去,《明朝那些哏兒》終於改完了手上這部分。

這便要正式開書了。

中午,唐雲風揹著包,踏進德芸書館。

時間還早,館內還未上座,不大不小的場子裡,只有金爺在喝茶。

這老頭真是將評書,愛進了骨子裡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