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拜師(第1/3頁)
章節報錯
風餐露宿的江湖人,尤其是耍武活,耍把式的,一身傷痛不可避免。
“叉成”年事稍長,便無法再跑江湖了。
好在他膝下有四子一女,而且個個都很有天賦,將他一身能耐盡數傳承。
以老大牽頭,成氏五兄妹組成了當時赫赫有名的“成家班”。
五人中,又以老三和老五最具靈性。
在口技一門,更是青出於藍而盛於藍,達到了極高的水準,因此江湖人送外號“北二成”。
而眼前之人。
按年齡、來歷推算,他便是“二成”之一的成家五爺。
說他是江湖老前輩,半點都不過分。
五歲開始,正式成為“成家班”的一員,跟隨哥哥姐姐們闖蕩江湖。
十幾二十歲,便已經技藝嫻熟,成為華夏雜技團的臺柱。
那時正值風雲變幻的五六十年代,也是成家班的巔峰時期。
臺下觀眾,上至華夏最高層,外至世界各國高層,精彩的演出每每讓人驚歎。
然後,便沒有了然後。
所有的傳統手藝紛紛走向沒落,其中的口技尤甚。
其他行當是從高枝落到了地面,他們倒好,整個直接鑽進了土裡。
直到現在,別家都多少冒了頭,只有口技,江湖上再無此門的訊息。
最簡單的例子。
相聲十二門功課,郭德剛學全了十一門。
甚至關聯的評書、戲曲等,他都專門跟名家學過。
當然,藝不輕傳,這是傳統行當一貫的規矩。
有時為了學手藝,他幹得事兒也並不算光彩。
比如郭德剛的評書,其實最早就是在津城的書館裡,給人免費端茶倒水,靠自己的聰明勁兒偷學的。
但唯獨口技,無從學起,偷學都沒地兒偷去。
為了補全這一門功課,他可是下了功夫。
翻看老書,靠自己的悟性,再借助一些特殊工具,才最終能勉強學上幾聲。
但是,如果從真正意義上來說,他的口技是入不了行家眼的。
一門神乎其神的絕技,延續數千年,一路風雨飄搖,歷經起起落落,最終在眼前的這位老人身上搭上一根細線。
曾經大放異彩,如今沒落如斯。
國粹,它不算嗎?
它得算呀!
它該算呀!
這就是老祖宗們的智慧吶!
它不該變成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