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先生的眼睛亮了亮,這是一門三傑啊!

“女娃娃,老夫今天也開個先例,讓你直接入書院讀書如何?”

崔明珠卻連忙揺頭:“老先生說笑了,我並沒有入仕的打算。”

“這是為何?”洪先生驚呆了。

科舉改革,不知多少人把自己的兒女都送入書院,期盼著能有一個出人頭地,光耀門楣!

怎麼崔明珠和別人不一樣?

“人各有志,我志不在此。”崔明珠沒有多解釋。

在她心裡,與人為君下臣,不算人上人。

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榮耀,她不需要。

她要的是,全天下人之上。

“當真不考慮?老夫覺得你將來一定能位極人臣。”洪先生能當眾說出這話,可見是極為看好崔明珠的。

可惜,崔明珠依舊拒絕:“多謝老先生好意,若是有心,便請老先生好好教導我的兩位弟弟。”

洪先生有些失望,但還是道:“這是自然,他們都是我書院的學生。”

一場鬧劇,因洪先生的到來就此落幕。

崔明珠告別兩個弟弟,離開了書院。

山嶽書院,洪先生的院子裡。

那位目睹了整個過程的夫子不解:“洪先生似乎很看好那位叫崔明珠的女子。”

洪先生動作緩慢的清洗著茶具,溫水泡茶。

聲音裡染了一絲笑意:“她讓我想起一個人。”

“什麼人能讓洪先生如此惦記?”夫子疑惑。

別人只知道洪先生在京城做過官,他可是清清楚楚,洪先生是太子太傅。

太子成年後,洪先生就辭官回鄉過上了養老生活。

這次還是太子親自上門拜訪,才把他請到山嶽書院來做院長的。

洪先生的老家並不在江南西道。

所以對於洪先生口中的故人,必然也不是什麼泛泛之輩。

洪先生卻不欲多說:“一個執拗的故人罷了。”

還有一個原因洪先生沒有說,太子請他來做山嶽書院的院長時,他問過為什麼。

太子言:您一生惜才,那裡有您想要的學生。

來之前,他也在京城老友那裡打聽了很多事。

知曉了洪澇,瘟疫,科舉改革,這三件大事,都和一個人有關。

那個人,就叫崔明珠。

剛見到崔明珠的那一刻,他也嚇了一大跳。

竟然真是個十來歲的小女娃娃,長得還十分漂亮。

若是仔細地看,還能看出一絲絲他那位故人的影子。

所以他對崔明珠多了一份關懷。

只是沒想到這小娃娃竟然一點兒參加科舉的意思都沒有。

崔明珠可不知道洪先生的內心戲這麼多,她拿著五百兩銀票高高興興地回家。

兩個弟弟送去了書院,崔映月留在家中陪伴葉三娘,真新鮮超市交給薛賜打理,反正醫館現在還沒開起來。

她可以帶著崔安賦和姑蘇漣去外面找找其他的店鋪,尋思尋思開連鎖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