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黃天怡之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意到金琴獎影片頁面的兩個人。

何深,以及嶽理。

嶽理的這一回合發揮的非常棒,特別是他的李斯特b小調奏鳴曲,簡直重新整理了所有人對於b小調的概念。

但是在所有人都以為他是穩定冠軍的時候,他們看到了何深。

何深這一回合的表現,依舊驚豔且穩定,每一次的演出,都很難找出他的問題。

加上他之前遠超嶽理的演奏,讓原本統一的語調,這個時候就出現了不止一個聲音。

有些人認為,嶽理的演奏證明了他正在越來越好,在下一回合,也就是決賽的時候,一定可以超過現在的表現,成為國內年輕一代的領軍人物。

而又有一些人認為,何深的水平比嶽理更強,他更有可能成為國內年輕一代的最強者。

“拜託,你們這些人好好看看,你們看嶽理的這個李斯特b小調,你們真的敢說出,何深能超過他?你們到底在想什麼啊?”

“哈?嶽理除了這一首b小調之外,你們還有什麼?熱情奏鳴曲?還是什麼追雪練習曲?別逗了,你自己拿之前的比賽來看,你看嶽理哪一項比得上何深!”

“呵呵,如果你仔細看了何深的演奏,你就不會這麼說了,你看何深,基本上就只有那肖邦彈得最好,其他的作品呢?其他的作品只能算得上優秀,但是算不上頂尖!”

“總比嶽理好,嶽理不也是就只有李斯特彈得好?這邊何深最起碼有兩首作品,肖邦的第二鋼琴敘事曲,還有肖邦的第三鋼琴敘事曲,這倆敘事曲都彈得不錯,他的前奏曲雖然比這敘事曲差了一點,但是也遠超其他人。”

“嶽理那邊的人,別吵了,你們自己去對比,第一輪第二輪的比賽,自己不會去對比?就拿他們都不是特別擅長的作品來看,直接對比兩個人第一輪比賽還有第二輪比賽,你完全可以發現,這兩個人在演奏自己並不是特別擅長的作品時,他們的實力都是差不多。”

“沒錯,我也發現了,如果是他們不擅長的作品風格,他們的實力真的相差無幾,但是如果是他們兩個人都擅長的作品話,我個人覺得還是何深演奏的更好。”

“沒錯,就是這樣,何深他的肖邦敘事曲,比嶽理的要強太多了,就拿嶽理最強的b小調奏鳴曲來比,都感覺比何深的敘事曲差了那麼一點。”

“……”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進入討論,原本還能相提並論的兩人,支援何深的聲音逐漸有了,大過支援嶽理聲音的趨向。

所有人的目光全部集中在何深和嶽理身上,在他們的眼中,只有這倆個人才有資格拿下最終的冠軍。

其他人?陪跑罷了。

如果其他人拿不出足以碾壓其他選手的實力,那麼基本上就被所有人放棄,覺得他們只能去爭搶最後的第三名和第四名。

或者可以選擇爭搶一些特別獎項,比如最佳練習曲,最佳樂曲,最佳奏鳴曲什麼的。

哦不,最佳樂曲應該是何深的肖邦敘事曲,最佳奏鳴曲應該是嶽理的那一首b小調奏鳴曲。

至於練習曲……

競爭的難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