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李二坐上皇位以來,特別是在軍權上都是安排上自己的親信。

簡而言之李世民上位以後,對唐朝的府兵進行整頓,整頓的措施之一,就是撤銷關中十二軍。關中十二軍的軍號,自貞觀元年(627)之後,幾乎沒有出現在史書記載之中。

如參旗將軍竇誕,被調往梁州任都督。

鼓旗將軍楊恭仁,拜雍州牧,加左光祿大夫,行揚州大都督府長史。

玄戈將軍李神通,拜開府儀同三司,賜實封五百戶,原本左武衛大將軍則是由秦瓊秦叔寶擔任,基本就是賦閒在家。

井鉞將軍劉弘基改任易州刺史,羽林將軍張瑾年事太高賦閒在家。

奇官將軍長孫順德改任澤州刺史,天節將軍樊世興被廬江王造反牽連,平道將軍柴紹為華州刺史,苑遊將軍錢九隴為眉州刺史。

再如招搖將軍安修仁、折威將軍楊毛、天紀將軍王長諧等都是被外調如劍南道、淮南道、河北道等地,現在就剩下了羅藝沒有被李世民取消天節將軍。

李二上位後一番的手段讓關中的府兵全部效忠與自己,這才不過半年的時間,掌握了關中大軍,便是相當於控制了整個帝國。

而最後的一個環節便是羅藝了。

這讓羅藝怎麼能夠不多想呢?

與其被李二玩得欲死欲仙的,還不如造反來得痛快。

所以在朝廷上的誰不知道李世民這廝早就想好如何處理羅藝,還在這兒作秀?

沒門!

現在的兵部尚書李靖被大家盯著,話說李靖此人雖然喜歡打戰,但為人極其的低調,看就看唄,我不尷尬,看誰尷尬!

“藥師!”李世民出聲說道。

李靖聽到李世民喊自己的名字,無奈只能出列,不然這扶了李二的面子,怕是日後不太好混,“臣以為可調吏部尚書長孫無忌為豳州道行軍總管,任命右侯衛大將軍尉遲敬德為涇州道行軍總管,率軍討伐羅藝。”

“好!”李世民心存,這李靖終究是李靖,“朕便是任命長孫無忌為豳州道行軍總管,與尉遲敬德一道領軍討伐羅藝反賊。另外羅藝之反,長安人情騷動,以師立檢校右武候大將軍,以備非常。”

早就已經和李世民商量好了的長孫無忌當即出列領命,等下朝之後在兵部辦手續,隨即便是可以清點兵馬出征,至於尉遲敬德?

此刻的尉遲敬德還在前線,其實羅藝造反在策士的安排下,那是必定失敗,這次的主要目的是讓長孫無忌有軍功。

長孫無忌雖然是李二的大舅子,在玄武門之變中立有大功,乃是李二的鐵桿,但奈何軍功上有些單薄,這種穩贏的軍功正好給自己的大舅子。

不然長孫無忌這吏部尚書之位坐著老是沒什麼底氣,給別人以任人唯親的把柄。

退朝之後,李世民帶著李承乾緩步向著甘露殿而去。

“承乾,你對羅藝造反有何看法?”

“兒臣沒有什麼看法啊?一切都是父皇做主便好了。”

“額,承乾你是太子,對國事有所瞭解為好,先說說看法,有什麼不對的地方,父皇正好教導與你!”

李承乾眼睛一轉,心知道若是不說點啥,怕是不太好,可也不能太暴露,李承乾也是發現了若是毫不顧忌的危害,早已經是打定了主意好好當太子的李承乾說道:

“兒臣以為父皇不必為羅藝造反之時擔憂,這羅藝他短命,想來舅舅還沒有交戰,那羅藝首級怕是就已經被送往長安了。”

李世民若有所思,“承乾為何認為羅藝造反會沒頭沒腦結局呢?”

李承乾無語,就知道會如此,一旦開口了便是沒完沒了的。當然不能告訴李二這便宜老爹這是歷史書上看到的吧?

“額,兒臣以為現在天下大定,人心思安,羅藝手下計程車兵也定然不願意再起站端,估計也是三心二意的,到時候朝廷的大軍一到,那定然是如殘兵亦沒路,兵敗如山倒。”

李承乾搜刮自己的肚子,這才是中規中矩的開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