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八章 依然生如夏花(第1/2頁)
章節報錯
人們經常說壓在身上的新三座大山,是不可承受之重。
教育、醫療與住房。
隨著程勇近乎絕境的人生在鏡頭裡直觀地呈現,觀眾們不由泛起了對現實困境的劇烈共鳴,扎心了。
反映和披露出來的赤裸裸的東西,讓所有觀眾感同身受到悲哀無力的同時,又不禁被內容的尺度之大給震驚了。
華夏的現實題材電影一向一言難盡,往往不是閹割就是粉飾,眼前的片子能過審簡直是個奇蹟。
故事並不複雜。
生活一地雞毛的主角程勇,一個叫呂受益的病人找上了門,因為身患慢粒白血病,呂受益必須長期服用一種名為格列寧的特效進口藥,四萬一盒,一年吃藥就要幾十萬。
呂受益打聽到,有種三哥的仿製藥只用兩千一盒,但在國內屬於違禁品,只能採取走私的方式。正好程勇有門路,一個想活命,一個需要錢,兩人一拍即合,劇情由此展開。
但電影拍得過於真實,無比直白,以至近於冰冷殘酷。
一趟走私之旅,鏡頭裡不時夾雜的搞笑片段已經無法扭轉觀眾的情緒體驗,在一幕幕的觸目驚心面前,幽默都如同心酸的諷刺。
一心只想求活的呂受益,遞橘子都是畏畏縮縮的,有時笑起來有點猥瑣,呂受益說想過自殺,可看到兒子後就不想死了。
病友群的劉思慧,是一位白血病女兒的單親媽媽,迫於生計以及對女兒的愛意,不得不在酒吧裡當跳舞女郎,當然也免不了兼職點別的。
因患病怕拖累家裡偷偷跑出來打工的黃毛青年彭浩,只向錢看的假藥商人張長林,憎恨賣假藥具有公義心的白血病患者劉牧師……
每一個角色形象都如一張張生動的大眾臉譜,背後是一位位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普通人,都同樣在生活的泥潭裡用盡了力氣掙扎,時刻面對著生存的壓力與絕望,經歷著寸步難行的人間疾苦。
一場病摧毀一個家庭,一次進醫院就是要命要錢的兩難,類似片中小人物的遭遇在現實裡幾乎每一刻都在上演。
電影裡展現出來的每一個社會現狀,都深深地擊中著觀眾們心底的隱痛,刺激著民眾的敏感神經和揮之不去的焦慮陰霾。
可所有人都清楚地知道,電影呈現的不過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現實有時比電影都讓人無法喘息。
醫療產業化背景之下的醫德缺失乃至對病人的敲骨吸髓,普通人對病痛與意外的超低應對能力,演變出了司空見慣的一幕幕悲慘現狀。
壓抑的憤懣在觀眾的心中不斷累積。
電影卻沒有給出任何宣洩的口子,因為從頭到尾實在太剋制了。
眼見呂受益的悽慘,悲傷都快炸裂開了,就會來一句吃個橘子的內涵讓人不得不把剛到位的情緒收回來,剛在酒吧經理辣眼的舞姿中感受到幾分放鬆,鏡頭馬上就轉到了劉思慧的家中,一切打回原形越發致鬱。
原版中老太太的哭訴、黃毛的車票與全家福、程勇的崩潰,一個個場景都給出了觀眾情緒爆發的空間。
可說白了就是比較高明的煽情,以底層民眾的主觀視角來不負責任地甩鍋,有意無意淡化了對負面情緒的深挖,給了觀眾不用始終保持充分理性的理由。
韓試作出的改動,卻連一點點慰藉都不留了,如同只用鏡頭冷靜地旁觀與呈現,卻不加以任何的評判和引導。
但越是過度真實,就越是令人渾身冰冷。
呂受益自殺了,因為程勇放棄賣藥,呂受益就再也買不到相對便宜的仿製藥,根本無力承擔太過高昂的藥費。
程勇上有老下有小,不能做犯法的事去坐牢,能怪得了程勇麼?
同呂受益一樣,四萬一盒沒人吃得起,偷偷買藥的病人們只是想活下去,又能有什麼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