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風橫笛晚,新月上簾初。

大唐不夜城的萬千燈火下,繁華織成了一片光影燦爛,鮮明熱鬧,觀眾們對著的《音樂國》螢幕上的畫面卻清遠閒適,是一種全然不同的活潑歡快。

隨著笛聲漸起,光幕拉開,一副舞臺版的夕照橫吹圖,鋪開在了觀眾們的眼前。

《小放牛》,華夏十大笛子名曲之一。

張蔚,燕京音樂學院國樂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華夏管絃樂研究會領頭人,頂尖的竹笛演奏家。

又是一名跟伍玉霞一樣,不為大眾所熟知但在自身領域堪稱大師的人物。

或許是有先例在,跟著字幕介紹幾乎同時出現的彈幕上對張蔚的科普,並沒有引起網友們太多的騷動。

有些因為前一期的超高口碑慕名前來的新觀眾激動地在彈幕裡驚呼,老觀眾甚至有些莫名的優越感:就喜歡你們剛看《音樂國》時沒見過世面的樣子。

《小放牛》源於民間小戲中一段載歌載舞的男女對唱,原為崑曲中的《吹腔》曲牌,內容描繪村姑向牧童問路被為難的一個小情景,俏皮有趣。

在張蔚的一支竹笛演奏中,從平吹的悠揚恬靜、散漫舒緩,到吐音交替的快調,充斥著天真盎然的意趣。

聽者儘管眼前並沒有相應的畫面,卻不難從清新明快的笛聲中,體會到無比治癒的愜意,整個身心都隨著音樂徹底地放鬆下來。

如果說上一期的琵琶與編鐘,讓觀眾們感受了大國正樂的鏗鏘與肅穆,心氣為之一壯,胸懷為之一闊,現在的橫笛就是讓觀眾們沉陷在了江南小調的嬌憨可愛裡,像在時光的煙雨中彳亍,走走停停地觀光。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笛聲漸至無聞,撒寧站立的舞臺左側一束燈光打下,“以我的文學功底,有關牧童的詩歌只能吟誦出杜牧之舉世皆知的一句。”

“不知道為什麼聽了張蔚老師的一曲《小放羊》,我竟陡然憶起了我的童年時光。”撒寧悠悠地聊起了天,“與樂曲並沒有很大的聯絡,只是不禁有點小小的感慨。在城市裡日復一日的打拼忙碌,都快忘記了曲中所吹奏的,純粹澄淨的無憂無慮的田園牧歌式的美好了。”

螢幕前數不清的打工人被撒寧略有些低沉的語調感染了幾分,然後就很無語,特麼一個春光明媚的歡快曲子怎麼就忽然給扯成憂鬱風了?

不搭好不好。

“或許我們都應該學會適當地慢下來,沉下來領略身邊的風景,偶爾自我允許懶洋洋地看一下夕陽,聽風吹動樹葉的聲音,品一杯清茶,讀一本好書,伴奏一曲中意的音樂,就如張蔚老師的笛子。”撒寧如在朗誦散文詩,讓螢幕前的人因期待下一個節目有些微的不耐,卻又神奇地靜下了心。

“我特別喜歡木心先生的一首詩。”撒寧繼續不疾不徐地講著,“記得早先少年時,大家誠誠懇懇,說一句是一句。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我想大概世間縱是流連不盡的浮華喧囂,每個人地內心深處,卻始終有不經意間觸碰到就會泛起的無限溫柔。”撒寧望了張蔚退場的方向一眼,“一如張蔚老師的《小放羊》,肯定喚起了現在正收看我們《音樂國》的朋友們心底的鄉情眷念。”

“音樂的動人魅力大約就在於此,能輕易引起我們劇烈的共情。”撒寧的主持鋪墊沒完沒了的趨勢,“下面的一首歌呢,就充滿了歲月的味道,為我們詮釋了洗盡鉛華堅貞不改的愛情。煙花易冷,人事易分,卻總會有蕩氣迴腸纏綿繾綣的久遠故事,唱遍了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煙花易冷》。

網友們瞬間就明白了是什麼歌,驚喜之餘又有幾分意外。

沒想到是一首韓試已經發表過的歌,看樣子原以為壓軸才能看到的柿子,今天會提前出場了,就是不知道嘉賓林炫又會什麼時候上。

但一想到《音樂國》本期的華夏風主題,網友們又覺得似乎近些年都沒有比《煙花易冷》出色的了,除非柿子寫一首新歌打敗自己。

同時部分網友們對撒寧的主持功底佩服了一記,一通掰扯愣是圓了回來,把風馬牛不相及的《小放牛》和《煙花易冷》串聯到了一塊,竟不顯得生硬。

“咦,不是柿子獨唱?”

“夭壽了,我的兩個男神合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