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你好,我也聽過你的歌哦,加油。”袁薇離開時,客氣了一句。

韓試正要找現場音樂總監,洪銘君就來了。他雖然比較看好韓試,但總是要看了現場才能放心。

“柿子,這位是《歌者》的音樂總監梁老師,你有什麼要求都和他提明白。”洪銘君沒多說什麼,介紹了一下就自顧找了個座位,等著看韓試的演唱效果。

音樂總監梁喬波是業內有名的音樂製作人,當然聽說過韓試,對這個年紀很小的男孩進入《歌者》首發名單,有點小疑慮和好奇,但肯定不會表現出來。

他的職責就是配合歌手呈現更好的舞臺效果,別的都是洪銘君的考量。

“梁老師你好,你先看下我的曲譜。”韓試微微鞠躬,兩人打了個招呼,就直奔正題。

華夏的音樂領域,一向重詞大過重曲,往往大量同質化、套路化的作品中,旋律普通,有一兩句耳目一新的歌詞就可能脫穎而出。

在和文餘業打交道的時間裡,韓試認識到,對於優秀的音樂人而言,編曲的重要程度遠遠大於人們所理解的程度。

畢竟,真正的做音樂,歸根結底是音符的操盤手,是聲音的藝術與旋律的創造,曲子才是靈魂。

同一首歌用不同的編曲,可以煥發出不一樣的活力,甚至起死回生。

在和文餘業不斷的探討修正過程中,韓試的專業眼光也在不停地進步,不再僅僅侷限於演唱的歌手,而是朝著音樂人的方向轉變。

他感觸最深的一點是,當一個人自己不進行創造時,往往可以肆意地站在審美的頂端,對外行的領域指手畫腳,變得偏激和狹隘。

就像很多人喜歡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動輒臧否別人一樣,可以毫無愧疚,慷慨激昂,而現實中並不比誰高尚。

所以寫一首好歌很難,呈現出來最好的演唱效果同樣不容易。

本質上一首好歌就是能獲得聽眾的共鳴,可眾口難調,在演唱過程中如何調動最多數人的情緒?

仔細看著韓試的譜子,以梁喬波老辣的專業眼光,很快就有種見獵心喜的感覺。

毫無疑問是一首好歌!

然而一首歌沒有經過大眾的檢驗,是無法保證結果的。梁喬波作為音樂人,很清楚並不是歌好就萬事大吉了,現在的音樂市場可是很迷。

有些亂七八糟的玩意火遍網路,真正的好歌有時卻無人問津。

但梁喬波還是忍不住對韓試刮目相看,他臉上露出點笑意:“這是你的新歌?”

“對,梁老師覺得怎麼樣?”韓試回以微笑。

“歌很好,不過你也挺大膽的,敢在這個舞臺上唱新歌。”梁喬波嘴上這麼說,表情卻有些讚許之意,頗像看到個初生牛犢不怕虎卻偏偏還確實有天賦的後輩。

商討了一下細節,韓試就進入正式彩排了。這首歌他已經爛熟於心,現在要做的是和樂隊的磨合,以及發揮上的細微調整。

而前奏響起,韓試剛唱了幾句,一直當觀眾的洪銘君就眼中一亮。

他坐正了身子,開始琢磨著接下來怎樣下好眼前的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