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工作室。

專輯製作廠商送來了樣品,韓試、李茹、文餘業與參與制作的團隊主力們,坐在一塊打量著新鮮出爐的專輯。

從六月到十一月,將近半年的時間,緊趕慢趕地結束了專輯製作,眾人現在都有種終於到了收穫季節的喜悅。

尤其是文餘業幾人,從拿到歌曲後就日以繼夜地一門心思撲在了製作上,眼看著一首一首的好歌在手上完成,卻不能與人分享,跟錦衣夜行似的,暗戳戳地都快憋壞了。

現在心血即將呈現在世人面前,不但成就感爆棚,同時有著馬上被所有人看到的暢快和期待。

“封面弄得不錯,攝影師請的好,成品與專輯很搭。”文餘業撫摸了一下專輯的包裝。

“就是貴了點。”李茹肉疼地說完,又忍不住笑,“不過很值。”

封面照請來的攝影師,曾多次為一些世界級別的明星和模特拍硬照,技術沒的說,價格是真不菲。

《歌頌者——二十一歲的光與影》。

封面上是韓試的獨照,正對著鏡頭,但仰著頭模糊了面容,光影的線條感與單色調的層次感,讓情緒格外分明,意境飽滿。

看到封面的第一眼,吸引人的絕不是韓試的顏值,而是一個純粹的歌者在沉迷於歌唱。

一如下角邊冊的專輯名稱。

“看不到柿子的正臉,多少有些可惜。”胡應笑著說,“我不是說我,我說的是柿子的粉絲們。”

“音樂是有畫面感的,沒必要用柿子的臉,我相信專輯裡的歌足以就征服聽眾。”旁邊一人湊趣地說。

文餘業拆開專輯的塑封,開啟唱片盒,裡面是一張cd和歌詞單,以及附贈的一張韓試藝術照。

估計柿子們看到後又會忍不住吐槽,小氣極了,就一張,哼唧。

“實體專輯才能完美體現一張專輯的製作水準,比如整體的藝術美感與設計、歌手的演唱水平與完成度、錄音的效果與音質體驗。”文餘業像緬懷什麼似的,語氣帶著微微的悵惘,“只是現在實體唱片越來越不好做了,費力不討好不說,甚至很容易搞成賠本買賣。”

“如果不是對柿子有信心,專輯質量過硬,我都不敢建議柿子你嘗試出實體了。”文餘業笑著對韓試說。

“現在除了少數的音樂發燒友對唱片情有獨鍾,會買實體專輯的大概就只有部分粉絲了。”胡應點點頭,“畢竟數字音樂,獲取途徑和使用方式都便利多了,粉絲支援歌手的方式也在變得多種多樣。”

“音樂的立體感受上,實體唱片依然比數字專輯好。”邊上一人加入了討論。

“但數字專輯的製作成本低得多,實體唱片無論是原材料、人工包裝費用或者渠道發行成本,都太高了。”胡應不以為然地說,“上月有個男團發行了一張數字專輯,六首歌定價一百五,輕輕鬆鬆破億的銷售額,你看多輕鬆。”

文餘業嗤了一聲:“老胡,柿子可不用恰爛錢,你掉錢眼裡了?”

“你一搞製作的不懂,數字音樂是時代潮流,你有情懷是你的事。”胡應被嗆了並不在意,“柿子請我來是負責專輯發行的,我總不能不考慮盈虧。”

文餘業剛打算反駁,忽然想起自己勸過韓試的說辭,現在本來就是做的一張商業唱片:“對對,發行方式是你操心的事,我就不攪和了。”

“說起來我應該感謝柿子,實體唱片雖然沒落了,現在眼前這張出自於我手中的專輯,說不定將來就是實體唱片最後的輝煌,想想都帶勁。”文餘業美滋滋地說。

“老文,專輯可不是你一個人的功勞。”旁邊幾人幽幽地說。

“好了好了。”文餘業沒跟幾個老夥計說笑下去,看向了李茹,“是時候檢驗我們幾個月來的辛苦成果了。”

“韓試首張正式個人專輯即將釋出,今天晚上八點整首發歌曲上線。柿子火力全開,你們準備好迎接不一樣的驚喜了嗎?”

李茹在柿子工作室官博更新了一條動態。

“韓試專輯”的詞條以火箭速度升到了熱搜位置,並且排名在不斷靠前。

“終於等到你,還好我沒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