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回到芙蓉市後,韓試沒來得及去在柿子們面前露個面,就被李茹催促著去錄製《寂靜之聲》了。

文餘業早就聽過了韓試的口風琴版本,當看到韓試拿出的詞譜後,居然很罕見地露怯了,完全沒有了一絲眼高於頂的傲氣。

眼前不到二十歲的年輕人,憑著《寂靜之聲》絕對已經可以稱之為進入了音樂家的行列,而不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氣歌手。

有一個瞬間,文餘業甚至產生了把錄音室併入柿子工作室旗下的衝動,從此安安心心當一個韓試的專屬製作人。

這樣的話不僅不用為了生活接一些看不上的活,而且文餘業有一種預感,如果韓試繼續保持如此旺盛又強勁的創作力,或許當他的音樂製作人遠比自己搗鼓一個工作室來得有勁兒。

登頂一個時代,乃至隨著音樂而聲名流傳於世也未可知。

念頭一旦產生,越琢磨就越誘人。

只是文餘業長久的自視甚高,到底按捺住了心底的蠢蠢欲動,最終只鄭重地說想先找幾個老夥計商量一下《寂靜之聲》的製作,不想把經典搞砸了。

然後就丟下有點愣的韓試,迫不及待地打電話找人了。

韓試隱約聽了幾句,好像找的都是國內一些頂級的音樂領域的資深專業人。

不得不說,對待音樂的虔誠與小心翼翼,見獵心喜而無關名利的純粹,讓文餘業突然顯得有一丟丟的可愛起來。

韓試苦笑著離開了雲中工作室,李茹也無奈了,雖然心急著早點趁熱打鐵,但也總不能說不就是首歌麼,有的人一天能寫幾十首,隨意點就好。

網上有個天才的詩人少女,據說十幾歲都寫了上千首了。

江大想讓韓試回校的原因,說起來就與韓試作為詩人或者說作家的身份有關。

央視邀請了一群不同行業領域內的大師級人物,進行高校巡迴的學術交流與演講活動,而兩天後到達江大進行演講的主嘉賓,就是當初給《小王子》作序過的當代散文領軍人,華夏作協的副主席之一於秋陽。

於秋陽在跟江大溝通,就明確提出到時很期待和韓試能夠見面探討。

交流會有央視的全程錄製播出,是在全國人民面前露臉的大好機會,江大當然也不希望拿得出手的韓試缺席,所以韓試還在米蘭就被問了好幾次回國行程了。

對於真正有學識素養的文壇大家,韓試是抱著足夠的敬重的,很樂意回校去見一見於秋陽先生。

可對於江大領導透露出的一點口風,卻又十分遲疑。

作協的邀請。

老實說,韓試真沒有多大興趣,儘管聽上去十九歲的全國作協成員,是個相當亮眼的榮譽。

文學是一見極其主觀的事,成立組織就挺扯淡,失去了自由的靈魂想寫出好的作品未免荒誕。

何況與志同道合的文學團體性質不一樣,作協的官味兒有點濃,標準有點迷,乃至有些被法院判決了抄襲的人都能堂而皇之地加入其中。

而且前些天傳得沸沸揚揚的一件事,也讓韓試的心裡相當膈應。

有個副主席的女兒出版的詩集被爆出來,現實版的《我的區長父親》生動地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