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道中渾身透著股謙謙君子的儒雅,偏偏又給人不怒自威的感覺。

正好與電影中男主角的設定無比契合,本色出演就能完美展現一名救亡圖存時代的知識分子形象。

導演黃中拿到劇本的第一時間就推薦了陳道中,韓試看過資料後一眼就相中了。

但真正親眼看到陳道中的精湛演技,仍忍不住為之拍案叫絕,彷彿看到活生生的男主角從劇本里走了出來。

前幾天韓試和黃中特意去拜訪了陳道中,很快就談下了合約,兩人都認為陳道中不需要試鏡,可試鏡的當天陳道中依然到場了。

陳道中說,雖然是個大男主的戲,配角的戲份相對偏少,可只要不是獨角戲,就必須與即將合作的主要演員提前熟悉一下,才能在表演時有足夠的碰撞。

韓試不免想到傳說中的一些演員,臺詞只當有了後期配音就萬事大吉,磕磕巴巴甚至背數字不說,就連拍攝期間都有什麼軋戲跳場的情況。

聽著是很忙很紅的樣子,可一個演員對待角色都不認真,急急忙忙從一個片場切換到一個片場,怎麼可能做到無縫轉換,把角色演繹得活靈活現?

估計連情緒醞釀、狀態調整都來不及。

每一次表演都入戲是不現實的,可起碼對角色的把握應該有一個全方位的準備,在整個拍攝中都儘量有意識地去和劇中人物貼合。

像陳道中一樣,接下戲後就開始在仔細瞭解男主角的所有相關資訊了,劇本幾乎時刻不離手。

畢竟劇本只有臺詞對白和場景,而人物的心理活動、說話時的語氣神態與動作,很多東西都是劇本不會寫,而在表演時卻是重中之重的。

充分了解角色行為時的背景,才會把角色豐富立體地撐起來。

試鏡現場。

演技上的功夫黃中把關,韓試就是來走個過場的,自然不會荒謬到想找原版一模一樣的演員。

劇中主要的配角有兩個。

一個是留學青年肖克儉,作為當時最先覺醒同時也是最為激進的一批年輕人,在山河破碎風雨飄搖之際,思想上憂憤而充滿鬥志,行動上卻未免失之幼稚的一類人。

一個是肖克儉的妻子梅,代表圖存浪潮中同樣奮不顧身,呈現嶄新面貌而走出舊教束縛而積極投身救國大業的獨立女性。

女配角的試鏡非常順利。

叫章青艾,是來自名合傳媒的一個二三線女演員,大眾知名度不高,韓試就沒聽說過。

但是演技線上,不僅得到了黃中和陳道中的肯定,連門外漢的韓試都感受到了。

章青艾看上去就很有知性氣質,表演的小片段是劇中的一個小場景,當丈夫準備在留學的國家組織示威抗議時,梅在國內得知後的反應。

很平常的戲份,卻極為考驗演員的演技功底,因為近乎獨白的內心過程,全靠章青艾透過細微的表演傳遞給觀眾。

章青艾塑造得很成功。

握筆回信時的猶疑,寄信時的堅定,十分出色地表現出梅對丈夫的擔憂和渴望安定的心思,又展示了國民自救當頭風華正茂的華夏學生們,在家國情懷面前的無怨無悔。

把殘存的傳統一面與新時代先進女性的矛盾感,在幾分鐘裡很好地表達出來了。

不過肖克儉的扮演者卻遇到了難題。

總共有六名試鏡肖克儉一角的男演員,連番試鏡下來居然沒有一個讓韓試和黃中都滿意的。

有兩名是給人奶油小生的觀感太重了,本來就不太符合劇中激盪崢嶸的整體氛圍,而表演時把一個差不多是愣頭青的、一腔熱忱報國之心的青年,弄成了軟綿綿像發誓奮鬥的高中生,也是讓韓試幾人相當無力。

看不到一點奮發蓬勃的心氣勁兒。

有一個叫熊希的男演員挺接近劇本中對肖克儉的描述,表演技也算不錯,陳道中甚至親自下場搭了一段戲。

結果陳道中都沒發力,就把人徹底壓下了,變得黯然失色。

被影帝壓戲並不丟人,在陳道中強大的氣場面前可以從容不迫飆對手戲的大概就沒幾個,但熊希的表現實在是太糟了點。

肖克儉是個憤青式的學生,是敢帶著一大群同齡人在異國他鄉抗議鬧事的人物,肯定是存在感極強的,角色的可塑性極大,可現在一段以熊希為主導的戲份,陳道中都沒說幾句詞,熊希就快弱成沒影了。

到了兩人正式拍攝時的對手戲豈不是沒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