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八章 喪(第2/4頁)
章節報錯
毫無感覺,沒有共鳴可以是你;恍然驚覺,淚流不止也可以是你。
這只是書裡的故事,沒有人要求你讀懂它。
但是如果你讀了它,能獲得一點生而為人的啟迪,甚至是向死而生的勇氣,韓試就認為自己把它寫出來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
即使看不懂它,至少也要明白一點:
連喪也要是溫柔的模樣。
而網上現在看不慣《斜陽》的人,戾氣都快溢位評論了。
或許你現在懦弱膽小,讀了之後,想要改變現狀也並無不可。或許你勇敢大膽,難道讀了之後,就會放手幸福?
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望著你。
韓試忍不住猜想,是不是書裡冰冷的文字觸及了有些人不願面對的心裡陰暗的痛腳,才會氣急敗壞?
曾經想仗劍走天涯的少年,最後也只是勤勤勉勉地想當好一個普通人而已。
其實許多人的心中都住著這樣一個靈魂——渴望得到溫暖與關愛,可又因為自卑,所以蜷縮在自己內心深處的陰暗角落,小心翼翼,患得患失,最終選擇的卻是逃避。
害怕幸福,其實就是害怕失去,未曾擁有,或許就不會失去了。
其實太宰治只是在講述,講述一個經歷,但偏偏就是這樣一個無理甚至荒誕的故事,卻使人感到壓抑痛苦,讓人能感受到那種潛入骨髓的冰冷。
一個人在經歷了從崇高到卑劣的一切之後,也許仍然不會理解這個世界裡自己被迫接受的一切,但至少不會畫地為牢,面黃肌瘦地躲在一個角落,一個自己苦心經營的象牙塔裡,消化不良。
《斜陽》近乎字字凝血,宛如斜陽之下的死水,因其汙濁而黯淡,又因其空虛而蒼白,然而寓身夕照,難免仿若血泊。
窒息會令人速死,速死是幸運和救贖。而絕望的結果,卻往往是苟且與隱忍的生。
縱然難逃一死,那也終究是一種緩慢的自裁,就像是潛入深海卻揹負著氧氣,一米一米地下潛,漸漸遁離了光線的勾描,繼而殞命於難以承受的水壓。
不寒而慄。
太宰治式文學的神妙之處在於,即便你對他再怎麼批判,這些文字也像是來自幽深地獄的枷鎖,禁錮著你、拷問著你。
可最終所有把自己最不堪的一面都袒露在世人面前,太宰治就像在微笑著叮囑:“我在半個世紀以前替你死亡,而你必須活下去,無論因為什麼。”
他將自己的善意隱藏在筆下鮮血淋漓的故事裡流傳於世。
韓試選擇了《斜陽》,就是因為這黑暗裡執著的微光,連“喪”也是試圖向上生長無望後的精疲力盡,而不是當下不知所謂的喪文化的放任自流。
……
網上的爭議全都是針對《斜陽》的,而且基本都是路人、文學評論家以及追風買了一本看看的書友。
不過令韓試始料未及的是,有無數的柿子在糾結,愛豆是經歷了怎樣的頹喪才會寫出這樣的來,紛紛跑到韓試的微博裡面安慰不已。
對愛豆心痛極了。
柿子們在韓試的帶動下,早變得相當的佛繫了,不怎麼參與外界的風風雨雨,一股腦兒地圈地自萌,找志同道合的網友不斷安利韓試書裡的詩歌。
詩歌很少有負面評價,最多有些人說一句太酸了太文藝了。
畢竟韓試在挑選詩歌時,心態都輕快得幾乎飛了起來,因而《紅太陽》裡收錄的現代詩,都是活潑與溫馨的,滾燙與熱烈的,讀起來從文風上可以說與《斜陽》完全是兩個極端。
比如《我想和你虛度時光》,以及與之近似的《想和你過漫無目的的日子》:
【想和你過漫無目的的日子
彼此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