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三章 儀式感(第2/4頁)
章節報錯
就像很多綜藝裡的劇組多年重聚、同個選秀的藝人會面一樣,可以來一盆回鍋肉,賺一回眼淚,把當中仍有人氣的明星狠狠消費一波。
真要是感情深厚,再忙也不至於沒機會見面的。
無非是人情冷暖,有的成了如日中天的大咖,有的成了圈裡邊緣人物,湊不到一個壺裡了。
韓試找到自己的座位,在第六排,中間靠前的位置,身邊都是年輕的藝人,一個個正襟危坐。
晚會就要開始了,鏡頭已經對準了每個角落,藝人們都下意識地擺出了最完美的姿態。
韓試略微與周邊幾人寒暄了一兩句,靜靜地等著主持人登臺。
今晚可以當個看客,不用表演節目,這讓韓試心情不錯。
……
《光年之外》,最受歡迎單曲。
韓試又獲得了一座水晶獎盃。
跟糖果不夠分似的,現在的頒獎禮名目越來越繁多,分類越來越細緻,獎項五花八門。
就是含金量越來越低,估計得獎的明星也就站在領獎臺上時,才會表現得激動萬分,興奮雀躍。
畢竟有一兩分鐘的萬眾矚目,鏡頭都不會切走。
李榮提議的聚會不出意外地沒有實現,韓試離開頒獎禮的大酒店時,剛剛凌晨。
妹妹說看升旗的話最好早點過去,韓試懶得回住處休息一會兒就得出來的折騰,問了下趙平和李茹後,三人乾脆找個地方吃了點東西,接著逛起了深夜的燕京。
到處是徹夜不息的霓虹,都市的繁華在深夜反而格外的清晰鮮明,一眼就可以看出哪裡是最紙醉金迷的去處。
三人依著導航往故宮的方向不疾不徐地走,韓試的目光都放在沿路時不時出現的老房子上。
燕京的古老建築非常的多,在隱隱綽綽的光影裡,偶爾伸出的雕樑畫棟的一角,簷壁青森之間,恍惚仍氤氳著幾千年歷史斑駁的餘彩。
在幽深的衚衕,在古樸的牌匾,在石雕的青苔,在琉璃的光暈,在梁木的紋路,浸染了多少代的煌煌大美。
有章服之美故曰華,有禮儀之大故曰夏。
豈止如此。
韓試依稀能從一座座巍峨大氣的宮殿裡,看到華夏文明中風姿獨異的濟濟斯民。
尤其是站在天安門的城樓面前,歷史的厚重況味迎面撲來時。
雨紛紛,舊故里草木深。
韓試莫名想起了一句歌詞。
細雨綿綿,天安門前的廣場已經站滿了密密麻麻的人,除了部分是來打卡的遊客,據妹妹說每天也有很多日以繼日從不間斷觀看升旗儀式的燕京當地人。
才不到五點。
升旗儀式舉行的時間,是隨著日期而變化的,不過12月31號到1月10號卻都是固定的點。
7點36分。
也就說現在離升旗還有差不多兩個小時,而來參加升旗的人就多不勝數了。
升旗本身就是莊嚴肅穆的秩序形式,正是有了這些守候的人,就如同形成了一種另類的朝聖儀式。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信仰成了一件很奢侈的東西,可總有成千上萬的人在心底儲存著點點滴滴的驕傲堅守。
不用多光輝偉大,就比如此時廣場上的人,熬著夜淋著雨站幾個小時,只為了在升旗時默默地行個端正的注目禮。
華夏人歷來是個很講究儀式感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