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要馴服一個人,就要冒著掉眼淚的危險。”

“因為是心甘情願地沉溺,即使死亡也無需被拯救。”

“愛情不是終日彼此對視,愛情是共同瞭望遠方、相伴而行。”

這不就是愛情發生的樣子嗎?

網友們覺得,作者出版社將《小王子》稱之為成人的童話,真是一點也沒錯。

這本書以童話的敘事風格,在行文上稱不上多精緻,但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絕對只有孩子才能完整擁有,讓人驚歎的在於韓試讓這些不可思議的故事變得耐人尋味,彷彿每一個句子都若有所指。

“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的人記得。”

這句話引起了最多的共鳴。

書裡的故事從大人的角度是荒誕而奇怪的,可恰恰是童真的體現,背後的道理卻只有大人能體會,歡快的小王子讀起來卻讓人悵然若失,充滿憂傷和孤獨感。

當你讀懂了《小王子》,你也就長大了。

第二日,作為傳統報業為數不多的仍有生命力的《文學報》,在頭版頭條發表了主編童子擎的署名文章,專門評論了《小王子》一書。

“一本二十塊的童話小說,我翻了翻,字數總共不超過四萬,中間雜七雜八的配圖就差不多佔了一半篇幅。

毫無疑問,在看書前,我就和很多人一樣判定,這是一本圈錢的書,而且手段近乎無恥。

但我想了想,這本書的作者韓試作為一個明星,似乎沒必要用這樣低劣的手段賺錢。如果他發個專輯,甚至可以在一片叫好聲中撈得盆滿缽滿,而不至於現在一樣質疑一片,得不償失。

可一個流量怎麼可能寫出一本好書?先入為主的偏見真的要不得,萬幸我懷著對眾說紛紜的獵奇心,最終沒有錯過這樣一本好書。

《小王子》根本就不是童話,而是給已經被社會生活磨平的都市人,找回童真的指引書。

社會很冷,而小王子是暖的。

在大人眼裡的成熟穩重、步步為營,在小孩看來就是大人怎麼這麼奇怪?

仔細想想,這個問題讓我啞口無言,悶得發慌。

同時《小王子》又確實是一本童話,韓試的奇思妙想讓我歎服不已。

舉個例子,書裡的第一章講的故事,大概是敘述者飛行員小時候,很有畫畫的天賦,畫了一個蛇吞大象的畫,但別人卻都認為是帽子。看書裡的配圖,我也覺得可以是帽子。

但飛行員遇到了從外星歸來的神奇小王子,卻一眼看出來了畫上面就是蛇吞東西。

我特意去問了幾個五六歲的小朋友,他們看見這幅圖,第一反應也不是帽子,真的是蛇吞大象。

後來小王子要求飛行員畫一幅有羊的畫,飛行員畫了很多次都失敗了,最後飛行員畫了一個箱子,說羊就在箱子裡,小王子卻認同了。

這難道不是一個童話故事嗎?

只是需要學習道理的是我們這些大人,想象力已經被牢籠固化,並且總是自認為正確,去對真正的認知指手畫腳的人。

從這個角度而言,韓試打破了童話的固有框架,不只侷限於小孩子看世界的橋樑,可以說把童話的文學格局都擴大了,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或許童話的春天也會因此而來,我不禁期待韓試在文學領域的未來。”

童子擎作為《文學報》的主編,一定程度上有官方發聲的意味,與楊慶一的地位差不了多少。

網友們面面相覷,暗戳戳地想著他們是不是會內部起火。

然而站童子擎的人隨著《小王子》的讀者增多,慢慢有了成為公眾主流意見的趨勢。

在這個過程裡,作者出版社笑開了花,顧小海隔三差五就想和韓試報喜。

哪怕韓試不冷不熱,鞏固下感情也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