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目前的重點目標還是研究小宇宙,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來。

西巴迪文明留下來的知識,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這個文明並沒有發展出真正的曲率技術,他們只能夠躲在小宇宙中,才能在高維宇宙中航行。

但小宇宙又沒有任何運動能力,故而西巴迪文明的科學家一直在想辦法獲得動力,哪怕極少量的動力也比什麼都沒有來的更好一些。

還真的被他們研究出了一些東西!

第一是透過小宇宙的翹曲點,拋射一種名叫“完美晶體”的物質。

常規的物質一旦離開小宇宙,將瞬間解體,轉變成未知的產物,可能是暗物質或者暗能量,在整個過程中也“可能”會釋放出大量能量。

這些未知的物質撞擊到小宇宙的外壁,產生反衝“動能”,從而讓它動彈起來。

當然了,“完美晶體”不是隨隨便便就拋射出去的,它需要嚴格的速度、質量,對物質本身也有非常高的要求,最好是高純度的鐵元素,在接近絕對零度下,製造的完美晶體。

在絕對零度(即t=0k)時,一切完美晶體的熵值等於零。

至於為什麼是鐵元素,人們暫且不瞭解其中的原理……

“完美晶體能夠在高維時空中,保留更長的時間?”這倒是給人類科學家帶來了很大的啟發。人類也是能夠製造完美晶體的,就是價格相當地昂貴,哪怕有了核聚變帶來的工業能力,依舊是非常昂貴的。

還有第二個讓小宇宙運動的方式,透過接近絕對零度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物質,刺激小宇宙的“坍縮點”,讓小宇宙產生內部空間的微量形變。

坍縮點一般位於翹曲點的中心對稱位置,蘊含著更多的空間奧秘。

所以西巴迪文明的科學家經過大量的嘗試,發現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物質,居然能夠和坍縮點發生微量的反應。

在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下,幾乎全部原子都聚集到能量最低的量子態,形成一個宏觀的量子狀態。

這種奇特的物質可以作為黑洞的模型,入射的光不會逃離。

超小型的“黑洞”穿越坍縮點,能夠干擾到小宇宙的運轉,讓它產生微微彈性形變,於是產生微量的旋轉。

兩種方式結合,既能夠讓小宇宙運動,又能夠改變方向,便產生了最為初步的動力。

這兩種方法,對人類而言,都是具有啟發性意義的。

霍教授嘆了一口氣,再次解釋道:“當然了,和我們的曲率航行是沒辦法比較的。這些方法只是非常粗獷狂野,讓小宇宙運動起來的方式,但不管怎麼樣,都比沒有任何動力源都好得多。”

“另外,還有一個資訊非常重要。西巴迪文明之所以離開這一塊三維碎片,不僅僅是因為這裡的敵人不可戰勝,更因為……這一個小世界正在發生瀾化現象。”

“什麼是瀾化?”坐在張然旁邊的林秋月不禁問了一句。

對她來說新名詞並不常見,意味著全新的知識。

霍東教授解釋道:“也就是,宇宙物理規則的微量變化。”

“大家知道的,在一些小宇宙中,內部的物理底層機制可能會產生微量改變。這種機制的改變,可能是長程量子糾纏以及某些底層的物理引發的。”

“而這塊三維碎片,本身就是對外開放的,它的物理規則更有可能出現變化。這一緩慢的變化過程,稱之為瀾化。”

“在西巴迪人的母星上,光速出現了極其微量的降低,導致複雜的有機物生產出現阻力,甚至連蛋白質的合成都出現了阻礙,原先合成蛋白質,需要消耗1單位的能量,但現在卻需要1.000001了,這麼點微量的改變,卻導致生命不再適合生存繁衍。”

“確實是這樣。”一位生物學家點頭道:“目前的第一期生物性試驗已經結束,昆蟲在這個世界普遍出現早衰現象。壽命縮減了大概40%的幅度。”

“小白鼠依舊存活,但繁殖能力受到影響,後代出現痴呆的現象上升。我們預計小白鼠也有早衰死亡的可能……預計壽命減少40%50%……”

“這裡並不適合生命的長期生存。不過短期的存在,倒是不會有太大的問題……3天吧,3天之內,問題不算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