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九章 50年發展計劃(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也是人類考慮已久的大計劃!
人類發展的現在的狀況,已經不再缺乏底蘊,也不需要尋找新的奇遇,缺乏的反倒是時間。
“在那裡一定孕育著什麼……對我們而言或許是機遇,或許是挑戰。”
說到這裡,他停頓了一下。
對於廣大人群而言,對於藍金時代聯盟的選擇是非常擔憂的……這個盟友連人類都不一定打得過,居然參與到了這種級別的戰爭當中,那簡直和作死沒什麼差別。
張然在電視臺前發表了一次重要講話:“同志們,朋友們,在這裡我鄭重地宣告,一個混亂的時代已經來臨了!”
“我們在過去的一年裡,觀察到了兩個批次的強大文明,正前往黑洞所在的方向。這兩個批次的未知文明,比我們強大得多,他們擁有行星堡壘。”
“我們的盟友,藍金時代聯盟,也同樣朝著黑洞的方向前進。”
“詳細的內容會在政府報告中一一闡釋。”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生產力的大幅提升,特別是關於大腦科學的發展,讓我們正在竭盡所能,破解擺在眼前的社會矛盾。大家需要明白,目前的根本矛盾是,越來越發達的生產力與人類精神層次不匹配的問題。”
張然停頓了一下,語氣稍稍輕鬆:“有人可能很疑惑,什麼是精神層次不匹配?我每天都認真上下班,憑什麼說我精神層次不高。簡單地說,由於人類的先天思維缺陷,導致我們社會的結構性矛盾難以糾正,於是永遠無法建設成完美社會。”
但也有一些人非常敬佩,因為藍金時代聯盟是為了碳宇宙而戰!人類自然也是碳宇宙陣營的一份子。這個先天的身份是不可能被抹去的。
“我們不應該好高騖遠,我們應當深刻了解到,人類只是一個三級文明。”
“我們還是太弱小了,故而,我們制定了《五十年發展計劃》,更加踏實的向前方邁進。”
“大家捫心自問,這個問題我說了多少次了,但現在還沒有任何改善,哪怕有了人造子宮,也沒有出現生育率的大幅飆升。”
“哪怕最終戰爭已經爆發,碳宇宙和矽基類打決戰了,我們也不可能改變這一點。”
似乎能夠預料到,電視機前觀眾的討論,張然的聲音又重新恢復了嚴肅:“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在這裡不再花費長篇大論贅述,諸位有興趣的可以去查閱社科院的人口論文。”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正處於烏托邦陷阱的前夕,在未來的50年中,我們要完成20臺萬能工廠的建設,將人口規模擴充套件到5億,唯有這種人口規模,才能勉強稱作是三級文明乃至四級文明的生產力。”
“人口越多,人才自然也就越多,發展的速度越快。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但我們目前的社會體系,很難做到這一步了,我們的生育率不足,政府也無法強制人們去生育。這便是精神層次的不匹配。”
“最讓我敬佩的是,他們毅然選擇參與到戰爭當中,透過外部壓力來逼迫自己。我相信他們將存活下來,並更進一步。”
“綠星人透過遺傳記憶,看上去解決了,卻又不是根本層面地解決,他們的文明是分裂的,需要強烈的外部競爭才能克服怠惰問題。”
“然而共產主義的前提便是人類精神層面極大富裕,但這一步我們不知道如何做到。”
“從今往後,我不會再說這個問題了,我們將透過‘新人類社會’,一次性解決這一人口難題!”
“另外,極大富裕狀態下的怠惰問題,我們目前沒辦法解決。這可能是碳基類生命面臨的普遍難題,基因的本能是生存繁衍,並不會朝著最優方向進化,而怠惰從某一層面能夠節省能源,是能夠提高生存機率的。但放在星際時代,卻會帶來結構性的難題。”
“隔壁的藍金時代聯盟,也沒有徹底解決這一問題。他們的苦行者文化,唯有‘草食性動物’的基因哲學才能做到,他們的忍受能力遠遠高於我們,我們無法借鑑他們的文化。”
在他身後的大螢幕上,又出現了一連串的表格,最高等級的60000元薪酬,到最低薪酬1500元,每一個檔次都有相應的人數。
總體而言是,人類報酬的分佈以正態分佈的形式呈現。
“大家請看我身後的表格,我們目前依舊以薪酬的分級制度,來刺激一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我知道有很多專家,是為了興趣愛好,為了責任而工作的,但大部分的芸芸眾生,只是為了活的更好一些罷了。”
張然深吸了一口氣,說道這裡的時候,顯得相當嚴肅:“我相信大部分的人是優秀的,科學家是勤奮的,體制內的官員是清廉的,士兵們也是勇敢無畏的,但匯聚成一個整體,總是會有相當多的不合理之處。”
“如果全民過上極度富裕,想要什麼就有什麼的生活,沒有任何的淘汰機制,我們將以自由落體的速度,演變成一個怠惰乃至墮落的世界。 ”
“請務必相信這個事實,我們人類還沒有自律到那種層次。一些複雜的社會問題,不是單一的個人,品德優秀一些、意志堅定一些就能解決的。”
“這想問題,對全人類而言都是空前的挑戰!”
張然說到這裡停頓了一下。
“這種方法好嗎?就目前而言還算可以,但大家要深刻的知道——這本身就是被資本異化思維的一種體現,並不能讓人完全發揮主觀能動,這也是很遺憾的一件事。”
“外部的壓力,能一定程度抵抗人類本性中的怠惰問題。但這些卻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即便我們的時代,已經是人類歷史上幸福感最高的時代,但依舊不是真正全面自由的時代。”
“新人類計劃還只是一個苗頭,30000名嬰兒的孵化已經完成了,我們正在想方設法地建設一個全新的,沒有資本異化的社會,這個社會又能夠抵抗人性所固有的怠惰機制。但真的能成功嗎?”
。